徐明朝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山行教案我的秦岭 我的关中-一苇浮萍

我的秦岭 我的关中-一苇浮萍

我的关中 我的秦岭
文/秦蒙
前几日,因工作出差,在毫无预料,没做任何旅行攻略的情况下,乘火车顺着宝成铁路穿越了秦岭的西南,终止在陕甘川交界的略阳。在火车上隔着玻璃欣赏关中和秦岭,就像鸟笼里黄鹂对天鸣叫一样,换个视角倒有一份别样的收获。
(一)
纵横
从西安去略阳的火车并不多,我们没有像其他人一样选择凌晨出发的夜车,而是先到宝鸡,次日再从宝鸡前往目的地。这种选择原因有二曾昭起,其一,乘坐夜车有诸多不便,其二,我们规划的路线均在白天,窗外看风景是消减乘车时间的好办法安部未华子。西安到宝鸡坐高铁很方便,仅一个小时车程,车厢里的客流比我想象的少很多,人少了心情就好很多,于是泡一杯绿茶,选择一个最舒服的姿势,尽情去欣赏窗外的关中平原。
彼时,高铁行驶在咸阳境内,窗外的村庄星罗密布,连接村与村之间的道路像建筑师笔下的图框,错落中不乏规正;成片成片的玉米肆意挺拔,像一个个征战前的秦军勇士,高温烘烤下昭示着生命的顽强;渭河因连日来的高温,水面变得狭窄许多,水流速度也变得缓慢,像一位讲述千年故事的老者。此情此景,我想到了读过的陈忠实描述关中景致的很多篇散文,不禁被这窗外的美景一次次惊叹。此时,以高铁为轴线,眼前出现四个鲜明的地理空间,高铁上的我,富庶的平原,威严的秦岭,低矮的土塬,换个角度看关中,居然有前所未有的收获,四种空间给人不同的感官触碰,这种四境融为一体在其他地方很难遇到,实属不易,一首打油诗瞬间成句:
关中平原黄土厚,
秦岭深处多传奇,
咸阳原上有王陵,
高铁一日千年行。
这种体验让我更加佩服“咸阳”二字的精妙,山之南,水之北,均在阳面,谓之“咸阳”。有位历史学家说过,中国历史上从古至今地名从未更改的是“邯郸”,这点无容置疑,但咸阳的历史、咸阳的文化和咸阳的故事显得更加稳重厚实。于是,我想到了近几年听的最多的“西咸一体化”,这句口号是为了把西安咸阳这两座千年古珠联璧合,让其迸发新的活力,经济上取得新发展向往神鹰原唱,这是造福两城市民的千古大计。有朝一日咸阳真正并入西安后阴奕彤,咸阳这个名字会不会逐渐的消失或者被关中人慢慢淡忘?答案是否定的,两千多年来被老秦人一路护送的“咸阳”,一定会在民族文化复兴的今天迸发新的活力,承担新的使命,作为老秦人的子孙,我将拭目以待。

(二)
穿越
列车过了岐山,窗外两边的平原变得狭窄起来,逐渐被成群的土塬和的低山取代,之前缄默的渭河也放开了脚步,似乎故事讲到了动人心弦的片段,随行的王老师告诉我,我们已到渭河上游,这里也是八百里秦川的收口之处—“西府”宝鸡。
宝鸡南站位于宝鸡市东南的原坡上,这里在古代是通往虢镇、陈仓道的必经之路,军事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不得不佩服高铁选址的精妙之处。站在站前广场上举目四望,不远处的宝鸡老城在群山和渭水间错落有致,人声鼎沸。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尊火红的凤凰城标显得雍容大气,时刻提醒着人们这个城市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图腾。“凤”字,似乎在宝鸡很普遍,岐山有个凤鸣镇,往西是凤翔县多喜米,南边的凤县古称“凤州”,就连陕西的“国酒”西凤酒也带个“凤”字,足以可见,“凤”文化在宝鸡各个地区的渗透力,以“凤”为主线的宝鸡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圈旧人折火一夏,这也是关中秦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晚,我们在宝鸡有名的“美食一条街”英达路吃饭,这里有劲道爽口的面馆,有风味独特的擀面皮,让人没想到的是火锅在这里居然很普遍,那种酣畅淋漓的辣,胆战心惊的麻,仿佛让人置身在四川的芙蓉城。地理位置处于关中向西南延伸的宝鸡,逶迤的秦岭虽然阻断了前往蜀地的道路,但火锅的飘香顺着向北的亚热带气流,翻过秦岭,让久居北麓的人儿在味蕾上也接受了它,进而融入到城市文化当中,形成了宝鸡“味通南北,舌触秦巴”的独特现象。

次日,我们从宝鸡老火车站出发,沿着宝成铁路线穿越秦岭西南。火车驶出城区后,窗外的山峦成群结队,独立成峰,这与西安的秦岭不大一样,西安的山峰每座纵横连绵,规模较大。造成这种不同似乎和山谷间激流勇进的河水有关系,这里属于河流上游,水流落差大,每股水流从上向下俯冲而来,像一片片锋利的尖刀,经过反复冲刷切割,本来抱团的山峰就逐渐变得有了距离,进而造成了两地山脉的不同。就在我冥想大自然的奥妙神奇之时,窗外的山谷瞬间变得开阔了,越往山谷里面两边耸立的山峰越陡峭,地势也急速抬高,呈现典型的“人”字状,这种地形在古代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原来这里就是久负盛名的“大散关”。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从这儿经过,南宋的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也描述了这个“川陕咽喉”的峻险,南宋和金分治线西边的起点同样也是大散关。火车上的我虽不能徒步下车亲眼目睹大散关的雄伟,但至少能像苍鹰一样从高处俯瞰上演无数次金戈铁马的军事关隘,仿佛也听到了山谷间“人不寐,将军白发征服泪”的万分悲凉。
火车继续向南行驶。经过任家湾、杨家湾,过了观音山后,列车就到了凤县地界,不经意间我们就从黄河水系跨越至长江水系,窗外的村庄变成了青砖白墙,风格宛如皖南的徽式建筑。凤州是羌民族主要聚居地,近年来凤州旅游做的风生水起,主要原因是打了民族风情特色牌,路上听说他们的博物馆办的很有特色,在全国县级博物馆中属于佼佼者假面骑士龙牙。等有空,约几个好友专程来趟趟凤州。随后,列车驶过陕甘边上的徽县、两当,沿着嘉陵江山谷逶迤前行,南方的河水面宽阔,水量充沛,流速也很急,因为山岭的阻碍,火车反复穿越着或长或短的隧道,一直低速运行,这倒给我尽情欣赏秦岭山水提供了宝贵时间。

(三)
融合
五小时车程后,列车到达本次目的地汉中略阳,这还是我第一次乘火车来到陕南县城。第一次听说略阳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那年,当年的略阳城破坏的比较严重,县城里建筑倒塌开裂,经过近十年的恢复重建,我眼里的略阳已没有当年的哀伤,相反,人流攒动让秦巴边陲多了几许的生机。
略阳,顾名思义,用武之地称之“略”,象山之南称之“阳”王丹怡栗,它与西边的定军山,南面的阳平关,共同组成了一道军事屏障,在古代得此地者,向北可翻越秦岭问鼎关中,向东可长驱直入富庶的汉中。略阳像秦巴山区众多县城一样何正德,没有那样辽阔的土地,大部分都是沿着河谷或选择山峦开阔地带顺势建城,这也造就了陕南别具特色的城市轮廓。略阳城建在嘉陵江和八渡河汇流的三角地带,所有建筑都沿着狭窄的河谷南北延伸,像顽强的凌霄花把整个生命交给附着物一样,建筑和山脉间你中有我,和谐共生。八渡河和嘉陵江仅一城之隔,郁江静谧安详,嘉陵江奔吼雄壮,两条江河不同特征造就了略阳人既稳持又灵动。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略阳成为南来北往的人们暂歇之地,正好契合了人们心灵深处那份绵软的寄托。唐朝诗人郑谷夜晚漫步嘉陵江畔,触景生情,一句“愁眠不稳孤灯尽,坐听嘉陵江水声”让多少归途的脚步找到了家的方向,宋朝陆游“空山家怅望,无梦到江南”表达了他收复中原、忧国忧民的感慨,民国元老于右任路过略阳时,“兵挫心犹壮,途长气益增”给人一种振奋和激励。
忙完了份内的工作后,利用所剩不多的时间,和同行的王老师相约,避开了炎热的白天,选择了徒步夜游略阳城,这种有趣探访却有着别样的体验。
夜晚山风袭来,让燥热一天的心彻底清凉了,我很庆幸能避开了干燥炎热的关中佐伯春菜,暂居这儿尽享山城的清寂。晚上十点半,和同行的王老师来到县城最繁华的广场,周围群山被迷人的夜灯装扮起来,两束高射绿光360度不停旋转,像两个威仪的禁卫军,守卫着县城的角角落落。远处的山腰雪鸮战机,白色灯光拼凑的凤凰图案惟妙惟肖,昭示着他们的先祖也是“凤”的子民。回目近看,一排石刻浮雕吸引了我们,于是饶有兴趣的挪步近看,上面记录了从古到今略阳的重要历史事件,短短的200米的石壁让我们穿越了千年略阳,这种城市建筑我给一千个赞。随后,我们又来到了原址重建的略阳古城东门,门洞外额携“永清”二字,内额携“古兴洲”,山行教案晚上景点大门已关闭,为近距离再看看门楼吸血毯,于是我和王老师绕道后面,从低矮的铁栏上翻了进去,站在拱式门洞之下,凭栏呼吸者八渡河溅起的水气,有种和历史对话的畅怀之感。之后,穿过嘉陵路来到江神庙,像城市有城隍庙一样,这里百姓接触的最多的就是江河,修建祠庙表达人们祈求安泰,展红绫人河共生的美好愿望,唐朝的柳宗元在《兴洲江运记》也对此有记述。此刻,夜过凌晨,鉴于明日要按时返程,带着意犹未尽的憧憬,我们把相约的期待挥洒在河边那一株株多情的垂柳之上。
辽阔富庶的关中,巍峨灵动的秦岭,换一个心情,变一个种视角,你会发现我们家园真的真的很美。
作者简介
秦蒙,陕西富平人,就职于西安铁路公安局牧唐全文阅读,从小热爱文学,业余时间创作了多篇随笔、散文、短篇小说,最喜欢的作家是陈忠实。




请长按右边二维码
公众号ID
yiweifu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