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朝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我的童年生活看了这里,你还考虑孩子一生病就给他输液吗?-同创康健

看了这里,你还考虑孩子一生病就给他输液吗?-同创康健
过度输液的风险
2009年中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
在西方国家,输液是仅对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
而在中国,输液简直成为一种就医文化,好像不输液就治不了病。医药一家的体制导致民众的医疗观念长期受错误引导,以致大部分人患上“输液病”。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当前有的村卫生所或医院为了多赚钱,“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哪怕是牙痛、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吊瓶”。专家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触目惊心的滥用输液已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我国已成了重灾区。
输液和吃药、打针一样姜大牙,只是治疗手段之一,但有的民众无论大病小病都喜好把输液作为治疗的首选,如感冒输液、腹泻输液、创伤输液、营养输液等。专家指出,这主要是由于几种认识误区造成的。
1、输液治病好得快?
有些民众认为“输液治病好得快”,只要得了病,首先想到的就是输液。某村民,每次患病来医院诊疗时,都要求“吊几瓶药水”。有几次,医生认为他的病不需要输液,建议他选择吃药或打针乌山云雨,翟山鹰他都不乐意:“打针、吃药不仅好的慢,而且挺麻烦,还是输液好得快!”
2、大病小病都输液?
在一些人的观念中,输液似乎是治病的“万能药”,不管是感冒、发烧、腹泻还是头疼脑热,都习惯性的要求输液。一次,小吴不慎扭伤了脚,医生给他拍片检查后,准备给他推拿治疗。小吴却不配合,恳求医生说:“我的脚疼的厉害,你赶紧给我输瓶止疼的药水吧!”弄得医生哭笑不得。此外,有很多村民换了感冒后,往往也要求输液治疗。
3、输液可以防病?
有的村民把输液当做防病手段,盲目进行输液。某村张老在和老战友闲聊时,得知输液可以防脑血栓,就要求医生给他输一些活血化瘀、降低血液粘稠的药物。医生不同意他的要求,张老却说:“到了我这把年纪,有病要治病,没病也要打打吊瓶防病啊!”
4、输液补充营养?
有的村民觉得,营养补充得再好,也不如输营养液来得快,因为“输液是直接把营养输进了身体”。小张每次农忙前,都喜欢到卫生所设法输一瓶葡萄糖来“补充能量”岛田瑠那。“嘿!输液比喝保健饮料都给力!”小张这样对亲朋好友们说。

专家提醒:输液不是“万能药”,不可能“液到病除”。相反,过度输液还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后果。
1.发热反应
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等原因,都会导致病人发冷、打寒战和发热,严重者高热达40~41摄氏度。
2.肺水肿
因为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水肿,严重者有生命危险。有心力衰竭或心脏病史的患者,快速、大量输液或加重心力衰竭,重者或诱发肺水肿。
3.静脉炎
因为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可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
4.空气栓塞
原因在于,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只要少量空气进入静脉,患者就会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绀紫和缺氧,并可导致猝死。
5.“恶性”药物不良反应
打点滴也比口服药物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如果是口服,药物中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林青依果,或无法被身体吸收,但是打点滴时这些杂质却直接进入了血液,严重的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6.菌群失调
人体的体表及体内寄存着许多细菌,正常情况下保持菌群间的平衡,就不会引发疾病。过度输液会导致人体固有的细菌菌群失调,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为今后的治疗带来难以想象的不良后果。
7. 微颗粒进入体内形成肉芽肿危害
这里要告诉各位家长的是,质量再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都会有细小的物体进入体内,比如玻璃碎晶,有可能造成器官功能下降或组织病变。
近几十年来,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人的肉眼可以看到直径在50微米以上的微粒,而恰恰是那些直径在2-50微米之间,肉眼看不见,会移动,不能在体内代谢的有害微粒进入血管,导致了各种输液污染病。北京某医院在对“吊瓶”检查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一毫升药液中含有这么多微粒,那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
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有一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
8.医源性感染
在几种给药方式中,打点滴是最危险的。打点滴穿透皮肤屏障,直接把药液输入血液中,需要严格的无菌处理丁文元。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或者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或者针刺部位的皮肤没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医疗环境中不能做到完全无菌,则会导致交叉感染。

儿童输液危害大揭秘
除上述输液不良后果外,输液对于儿童来说还有以下危害:
1、降低宝宝抵抗力
长时间的输液,宝宝身体对药物产生了依赖,以至于再发生感冒发烧时,宝宝即使只是普通的鼻流清涕,也会慢慢出现发烧的病症,主要就是因为宝宝的抵抗力越来越低了。
2、普通药剂对宝宝失效
当宝宝流鼻涕、打喷嚏时,一般吃些感冒药就会好转,但是对于长期输水的宝宝,吃药都不管用了,主要是药片的药效慢,不如输液来的快,很多家长都想宝宝快些好,所以还是去输水,如此会造成了恶性循环。
3、增加了过敏的危险
输液的药物有些宝宝会过敏,比如头孢等药,虽然在当时察觉不出来,时间长了容易出现副作用。而且频繁的扎针会影响宝宝血管的健康。
4、静脉输液不当产生的不良反应
静脉输液也是一个小手术,原则上能不开展就不开展,而且现在国家也提倡尽量减少静脉输液,一些抗生素的输入。药品保存过程中我的童年生活,难免会有一些颗粒沉淀,这种颗粒经过静脉输液后往往会到达毛细血管里面,靠人体自身清除出去是比较难的,长时间输液以后,这些颗粒沉积在肺部和一些毛细血管的末端,造成静脉炎、肺炎等疾病,常输液的孩子得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要比普通的孩子明显增高。
5、抗生素滥用增加抗药性刘南希,受危害的是孩子
据统计,我国人均输进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我国的注射剂使用率为58.5%,11个亚非国家的注射剂使用率则在0.2%至48%之间,人均使用抗生素138克,而美国只有13克,这一切都表明我国存在不小的抗生素滥用现象。
平均每人输8瓶,远超其他国家……
注射剂我国使用泛滥,远超其他国家……
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孩子免疫力减低,免疫系统产生依赖性,尤其会影响小宝宝们建立完善的自身免疫机制。我国抗生素使用也远超美国……
家长们想想就能明白,从小就给孩子上点滴培养抗药性,那以后长大了再病怎么办呢?

据统计我国60%的药品不良反应出现在静脉输液治疗
在我国,每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有60%左右是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的,这通常是因为药品直接进入了血液,缺少消化道及防御系统的屏障,再加上内毒素、PH值、渗透压等诱因导致的。由于输液对血管也是一种刺激,长期输液还会导致静脉发炎,出现红肿疼痛、局部体温升高,甚至硬化等。
那很多家长就犹豫了,宝宝生病了怎么办末世收割者?
宝宝生病发烧到底该不该输液,我想这是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现在国内不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宝宝只要发烧就输液的情况很常见,家长们到底该如何抉择呢?实际上是否输液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绝不是简单的一刀切鲁尔邓。
到底什么样的病情需要输液?
首先要说,输液确实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它的优点是药物能100%进入血液,吸收快,见效快,一般是用于抢救危重病人,比如休克、中毒或是消化道肠道被感染破坏没法经胃肠道吸收药物的患者,这时候通过输液就能让药物尽快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控制病情。
需要输液的三种情况
1、确实需要用药的患者,如有吞咽困难或选用的药物肌肉注射吸收效果不好时。
2、患者虽能口服,但存在严重的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需要大量补充营养和体液时。
3、病情危重,神志不清,药物必须在体内迅速起到效果时。

宝宝发烧输液的时候,到底在输什么?
宝宝高烧不退的时候,吊瓶的治疗主要成分是各种抗生素(头孢,阿奇之类的),当然还有水等液体。因为感冒引起的发烧90%都是病毒性的,而抗生素对病毒是无效的,抗生素在这里的作用主要是预防进一步的细菌感染,如中耳炎、副鼻窦炎、气管炎、肺炎等,另外由于输入了大量的液体,也会有利于宝宝退烧。
家长们一定要明确,吊瓶中的那些抗生素,是不能杀死感冒病毒的!家长一定要走出“打点滴”的认识误区,输液并不等于病情好的快,许多抗菌药物口服给药和静脉给药的疗效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当的,这是有大量医学证据支撑的。正确的静脉输液可以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但过度使用静脉输液很容易就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副作用,尤其是对于发育不成熟的婴幼儿。
为什么医生热衷于给孩子输液?
1、希望孩子快点好,家长选择
家长看到孩子生病,心中焦急,恨不得孩子能立刻好起来,少受点病痛折磨敬颂教安。有的家长平时也知道输液不好,但是真遇上自己孩子生病,就自乱阵脚,即使医生说不点滴,家长也要求医生给予静脉输液治疗。如果医生不同意输液,家长还一直恳求,这样的要求多了,医生也就习惯性的直接开点滴了。
2、以药养医,迫于科室压力医生主动选择
家长们都知道点滴的费用更高,现在很多医院都有创收指标,然后还会跟医生本人的奖金挂钩,这就决定了部分医生为了高奖金而多开费用,而点滴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家长关心的其他问题
1、不打吊针蒋业华,宝宝发烧会烧坏脑子吗?
发烧是身体对抗疾病而引发自身免疫力启动的一种自然反应,并不是疾病,它可抑制有害病毒及细菌的生长,还能促进身体产生更多比如白细胞这样抗感染物质的抗体。只有超过41.7℃,细胞蛋白质才会因高温变质,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这种高温几乎不可能因为感冒而发生谭咏鳞。(此处必须注意注意:如果孩子年龄不到三个月,只要体温高于 38℃,就应立即送医。)
就普通感冒发烧来说,正确服用退热药通常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此时要求必须打吊瓶,反倒让宝宝多捱了一针。还有,一定要知道抗生素并不是治疗发热的万能药——它只针对细菌和某些支原体、衣原体等病菌。多数感冒发烧由病毒引起,如果这个时候,挂一瓶所谓的抗生素「消炎吊瓶」,根本就是胡来了。
2、输液为什么有时有效有时无效
因为抗生素是不能杀死病毒的,输液后退烧,主要是因为进入体内的液体,配合退烧药完成了退热工作,但因为病毒没有被杀死,所以免疫系统会再次启动,人也就会再次发烧了,只有当病毒被清除干净后,整个发烧过程才会结束。
3、能不能给小宝宝打退烧针呢?
因为宝宝的肌肉很薄,一般不会采用肌肉注射的。另外,由于此类药物肌肉注射局部刺激较大,会引起臀部肌肉损伤产生臀肌萎缩或麻痹及感染等并发症,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口服解热药而不是肌肉注射。

总结:能不吃药的就不吃药、能吃药的就不打针、能打针的就不输液。除了医生坚持认为孩子需要输液之外,我们都可以通过口服药物的方式帮孩子痊愈。静脉输液是把双刃剑,能不用还是尽量不用。口服用药如出现不良反应一般较轻较慢,相对安全,静脉输液是把药物直接输入血液,不良反应较猛也较快刘子玥,相对风险较高。实际上大部分孩子去医院都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烧,根本用不着输液,吃药,多休息休息就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