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朝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房屋出租协议书改革开放40年亲历者讲述-一座乡村学校的百年变迁-威宁广播电视台

改革开放40年亲历者讲述:一座乡村学校的百年变迁-威宁广播电视台
(来源:贵阳日报 刘辉文/图)
 息烽县流长小学新貌设计鸟瞰图。
曾经破败不堪的流长小学。 (资料图片)
1983年修建的三层教学楼。 (资料图片)
上世纪九十年代流长小学教职工参加校园建设场景。 (资料图片)
图为流长小学校园新貌。
息烽县流长小学是位于息烽县西北部的一个乡村小学,办学起步于当地的一所龙王庙,已有百年历史。经过多年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不论是学校面貌、师资力量等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校园面积2万余平方米、50余位教师、在校学生800余人的规模,成为流长乡中心小学、寄宿制现代化小学。
近日,流长小学多位历任校长及老教师作为改革开放40年乡村教育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卡布里卡,回忆峥嵘岁月,用质朴且鲜活的故事,透视着乡村学校的巨变、教育改革的时代烙印。
上世纪八十年代
破旧的龙王庙变身“最美建筑”
口述人:朱开荣,70岁,王志千息烽县退休小学教师。历任流长小学教师、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
我是流长人,1954年在流长小学开始了自己的学生生涯。当时的学校就是修建于1614年的龙王庙,已经很破旧。1957年,老百姓投工投劳在其旁边修建了两层八间教室的木架房。
在我的心目中,流长小学是一所“圣堂”,它不但历史悠久,还出了不少的大学生,被列为省级重点小学。更让我自豪的是,1960年学校被授予“红旗学校”称号,时任陈廷良校长亲赴北京领来了一面印有“红旗学校”的红旗,鲜艳的红旗在各个教室传递,至今难以忘怀。
我从息烽师范学校毕业后,在流长乡的多所乡村小学任教,上世纪80年代调入流长小学。和我20年前读书时一样,学校几乎没有变化,只是木架结构的教学楼已变成了危房。
1983年对学校来说发生了一件大事。上级教育局拨款13万元,拆掉原来的危旧房屋,修建砖混结构的三层教学楼。当时,息烽几乎没有修建高楼的工匠,师傅大多来自江浙一带。1984年秋季开学时,师生们搬进了拥有18间教室、三间办公室的新教学楼。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玻璃门窗、红砖瓦楼,这是流长乡包括全县最高、最漂亮的建筑,当时在息烽县城里也少有三层楼房。
1989年我担任了流长小学的教导主任,2003年任校长,1998年学校建了综合教学楼,期间学校被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列为“义务工程”项目学校,学生们全部实行了义务教育,学校的建设管理、教学质量居息烽县领先水平。
上世纪九十年代
我被大家称为“生产队长”
口述人:方维,53岁,现任息烽县永靖镇中心学校校长。1998年至2002年曾任流长小学校长。
息烽县流长乡是一个文化之乡,民风淳朴,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1978年恢复高考的那年,曾有夏家四兄妹、杨家两兄弟同时考上大学的传奇故事,上世纪80年代流长乡高考录取人数居全县前列。
1993年我作为一名普通老师调入流长小学,当时任教导主任的朱开荣老师特别注重青年教师的成长,1998年在他的让贤下,我担任了校长一职,正赶上政府投入“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建设,负责建设了现在的综合教学楼。
新的教学楼建好了,但校园环境还比较差,改善校园环境成为当务之急。没有经费,我就带领教师们利用休息时间,上山采挖柏香树、棕树、红子树等,再一棵一棵种下,美化学校环境。由此我还被大家称为“生产队长”。
记得一天我们大家正在栽树,县教育局皮局长来视察工作,看到这样的情形对我说:“三天内完成校园绿化,我全额报销经费。”
领导的承诺,更增加了大家的干劲。当日下午胡友林,我立刻把老师们兵分两路,一路由我带队前往贵阳购买树苗波段兔王伟,一路留在学校连夜挖树坑。一路奔波,转车、购苗、找货车,等把树苗运回学校时,天已经大亮。我们马不停蹄,种下了所有的小树苗,校园变得像花园一样美丽。当然,局长也给我们报销了所有的费用。
今天再次回到校园,非常高兴看到当年种下的小树,已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就像坚守的乡村教师培养了一代代的学生一样,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我也荣获了“贵州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千禧年
我们和乡村小学“手拉手”
口述人:徐富文,70岁房屋出租协议书,贵阳市云岩区退休教师。曾担任贵阳市云岩小学校长绝代歌姬,1997年在任时,云岩小学和流长小学结成帮扶“对子”冰点卡盟。
当年响应上级号召,贵阳市城市学校和乡村小学要结成“对子”恋爱求证,一对一帮扶薄弱学校。记得1997年春季,我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一行从贵阳来流长小学,花费了5个小时的时间,因为从息烽县城到流长的路是用石子铺就的,坑坑洼洼,十分难走。
校园里唯一的三层“红砖”楼,显得非常的孤单,而在黄土操场运动的同学们,扬起了漫天的灰尘。让我感触更深的是老师、学生们艰苦的学习生活,这里和贵州许多乡村小学一样,早上十点钟上课。因为孩子们吃完早饭,要走一、两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学校。然后要到下午四、五点钟放学才回家吃晚饭。条件好的学生会带一个饭团,大多数是饿着肚子的,包括老师。朱开荣老师一直到现在还有严重的胃病,就是几十年教学生涯饥一顿饱一顿,留下来的病患。
帮扶行动期间暹罗王后,赠送电脑、图书、教学用具,城里老师现场上教学实践课,请乡村教师到贵阳市现场观摩教学,这样的活动每年都要举行多次。有一年暑假,我还组建了“夏令营”,100多名学生乘着大客车来到流长小学,和当地的孩子互相学习、交流吴公仪,晚上住到“结对子”的同学家中。据了解,直到现在,不少同学还保持着联系,友谊长存。
8年的帮扶结对,我和朱开荣、肖明武、邓德伟等多位老教师成为了好朋友,虽然我退休了滴血战刀,李毅校长依然每年都会邀请当年的老师回来看看异界龙尊。
现在,学校有了食堂、宿舍,国家还推行了“营养餐计划”陶荔芳,老师和学生们每天不再饱受颠簸,每个孩子的小脸笑起来像苹果一样灿烂,这也是改革开放40年中,我市乡村小学的成长缩影,令我们欣慰。
新时代
建设现代化的乡村小学
口述人:李毅,44岁。现任息烽县流长小学校长。1999年调入流长小学,2015年开始任校长。
我和流长小学一起成长。1980年在这里读小学时,可以用破烂不堪来形容当时的校园,龙王庙摇摇欲坠陈丞澄,木结构的两层教学楼里,楼上学生动一动,楼下学生一身灰。
1984年建好的三层红砖教学楼,我和同学是第一批搬进去上课的学生。对于当时的我们,心中无比自豪。我记得每天放学后,大家都要到一公里外的丼里取水,把教室的水泥地面擦得铮亮,窗台上摆满了鲜花,漂亮极了。
我曾是朱开荣校长的学生,他写得一手好字,擅长绘画,数学教得同样精彩,在学生们心中绝对是一位“全才”,更是一位谦逊、和蔼可亲的长辈。1999年,我成为了流长小学的一名教师,记得方维校长第一次和我谈话,告诉我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清贫,要无怨无悔。在他身上我更多地学到了作为一名老师的“实干精神”。
如今,流长小学已成为拥有先进的教学楼、乡村少年宫、食堂、学生宿舍、教师宿舍的现代化乡村小学。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了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的目标,我和老师们看完以后倍感振奋。
在我的工作计划中,近几年将把流长小学建设成为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拥有最先进的教学、体育设施的现代化乡村小学。
官方网站:http//www.gzwntv.cn/(威视网)(暂未上线)
联系方式:0857-6222668
邮箱:2604445208@qq.com
以下是《威宁广播电视台》官方微信订阅号二维码、敬请扫码或长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