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朝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托马斯小火车故宫流浪记:中国人的历史,我们自己守护!-石榴视界

故宫流浪记:中国人的历史,我们自己守护!-石榴视界

文丨有书(ID:youshu925)

记得大学时,我很喜欢跟我们学校的邓老师聊天,邓老是我们历史系的主任,对各种文物故事如数家珍。
他曾给我们讲过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
“这幅画,以前收藏在故宫。画上十三位中国历代最重要的帝王,那个真叫惟妙惟肖。
这画既代表了东方书画的最高水准,更是展现中国历史的一幅鸿篇巨作,现在这幅画更是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这番话,听得我们一头雾水,如此珍贵的故宫国宝形意拳拳谱,怎会跑到了千里之外的大洋彼岸呢?
见我们疑惑,邓老给我们讲起了故宫的文物故事……

中国近代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里蓝琼璎,故宫流散的珍贵文物不计其数。
1924年被赶出故宫的溥仪,从故宫里带出来76箱文物。
就在被赶出故宫的当日,他的行囊中还夹着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雨时晴贴》。
离开故宫后,溥仪被日本人挟往长春充当傀儡皇帝,当时为了笼络日本人,也为了换钱生活,溥仪将他手中的这批文物一件一件地送给了日本政要充当见面礼。

《历代帝王图》局部
文章开头所说的《历代帝王图》,也是在这一时期被卖给了一个叫梁鸿志的汉奸,后来这个汉奸把此图转手给了一个美国商人,于是名画从此远走他乡。
1945年,日本战败。溥仪仓皇逃跑沈沧眉,他手上剩下的国宝被手底下的卫士一顿哄抢,境况堪称悲惨。
明代山水画大师王问的《万松图》,因其苍劲有力,笔法淋漓,历来被各代藏家视为绝世珍品。
这样一幅名画被当时那些红了眼的卫士们争相抢夺,不消片刻柳焚余,七米长的画卷就被撕成了数十块悠品购物网!
更可悲的是,这些士兵们见谁也没能抢到完整的画作,竟将已被撕得粉碎的残画付之一炬。
于是这幅山水名画,从此不复存在布洛欣。
在那个年代,我们不知丢失了多少文物,它们每一件都值得扼腕叹息。托马斯小火车
每一个为了私欲的文物强盗,都是“中国的罪人”洪荒逐道。这种罪,永远不可能被饶恕!

“老师,当时的国人为何如此麻木呢?眼见文物被偷被卖而坐视不理?”我们问道。
闻言,老师立刻摆了摆手说:
“绝不是这样的!我们中华儿女绝非不惜国宝之辈!在近代,我们就曾完成过一场浩浩荡荡的文物保护运动戴丹丹!”
1933年1月1日,日军进攻山海关,3日傍晚,山海关失陷,北平告急。
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易培基先生忧心如焚,如果日军攻入北平,那么他的故宫里那一百多万件珍贵文物的下场只有两个:
要么,在战火中毁之一旦;要么,被日本侵略者肆意抢夺。
所以那个计划,不能再等了!
1933年2月5日晚,满载2000箱珍贵文物的卡车队伍后宫计,趁着夜色从北平开往南京。

自此,一场浩浩荡荡的文物南迁运动,拉开了序幕要走的阿老表。时任故宫院长秘书的吴瀛,正坐在这辆车上。
临行前,吴瀛的妻子曾问他:
“我们要去哪呀?”
只见吴瀛双目紧闭,摇了摇头,沉默良久后,他说:
“我不知道。”
当时,没有一个故宫人能明白自己和这百万国宝将何去何从,他们能做的,只是义无反顾地上路。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南京告急ck沉珂,这批国宝兵分三路,再度南迁。
在南迁的过程里,故宫人受尽了艰辛。土匪、翻车、暴风雨。通常是他们前脚走,后脚日军就赶来轰炸,稍微晚那么一步便不堪设想。

日军的轰炸机
1939年,一路文物走水路转移到乐山期间,由于战事吃紧,能雇佣到的只有11艘小木船。时值长江的丰水期,故宫人们为了和日寇抢时间日夜不停地赶工。
一天晚上,故宫的职员朱学侃在船上入神地工作,由于夜色苍茫,四周昏暗韦贝贝,心思焦急的朱学侃竟没有注意到脚下舱盖已开。
结果这位年仅32岁的故宫人一脚踩空,霎时坠身舱底,重伤而亡。

故宫人推车跋涉泥潭
对于南迁的艰辛,章剑华先生在他的《故宫三部曲·承载》也作了许多记载:
当时故宫的第三路队伍需要跨越3000米长的秦岭转移到汉中。
时值冬末,秦岭大雪封路,车队后面有一辆车的“拉杆”突然断裂,车辆失控朝一棵大树撞去,装有文物的几个大箱子登时飞出车外。
见状,工作人员们立马下车检查,所幸这几个箱子所装的大石鼓并未损毁。
那时为了把这些每个都重达一吨的石鼓搬回车上,从来没有干过体力活的故宫专家们齐心协力,绳拉肩扛,用尽浑身气力,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才完成。
诚然南迁困难重重,但勇敢刚毅的故宫人们却从未低头,就如他们《故宫守护队队歌》中所唱:
巍巍故宫,古物悠同!谁其守之,惟吾队士!

南迁过程中的部分队员
最后傲世三国秘籍,在所有故宫人的努力下,这三批文物在1946年汇集于重庆,后回到南京。
十六年的时间,超过两万里的征程,这一百多万件文物无一损毁!堪称世界文物迁移史上的奇迹!
今天,这些文物得以在北京,在南京,在台北与炎黄子孙们相见,当年的那批故宫人功不可没。他们注定被历史所铭记!

当时听完了老师讲述的文物南迁史,故宫人在我心中留下了赤诚刚毅,坚韧不屈的深刻印象。
2017年12月11日,北京故宫博物馆举办了一个特别的展览首阳大君,这个展览不以朝代为主题,不以文物为亮点,只与一个老故宫人息息相关——
故宫博物馆前副馆长单士元。
上世纪30年代,当时还是学生的单士元选修了西洋史。给他们授课的教授曾说了这么一番话:
“外人认为中国建筑有独到的风格,可惜的是中国人不懂本国建筑。”
这番话对单士元产生了很大的触动,于是年轻的爱国学子,决定在古建筑领域干出一番事业!1924年单士元进入故宫,那年,他17岁。
建国后,郑振铎请梁思成推荐一位古建筑专家前往故宫帮助修葺古建筑。闻言,梁思成笑道:“你不用到处找风野七咒,故宫就有一个懂古建筑的,叫单士元。”
自此,单士元开始为故宫殚精竭力。
当时故宫年久失修,又饱受战火,可以说已是伤痕累累。单士元入主后,立马开始主持故宫古建筑的修葺和复原。

单士元审查故宫工程图纸
他主张故宫的修葺应该保留其历史和文化底蕴,绝不可以把古建筑变得“焕然一新”。为了做到这一点,单老几乎是亲力亲为,事无巨细。
有一次,在施工现场,单老看到几个工人在和水泥、沙子和白灰时,只把水管一开就扎堆玩去了。单老见状,立马上前笑着说:
“你们搅拌施工用料时,殷祝平可不能粗心大意啊!
就像我们家里吃芝麻酱面,一定得少放水,待慢慢调匀出香味时,再一点一点续水调,再一点一点慢慢调,这样芝麻酱才能调得均匀。”
从此高山青简谱,单老“拌芝麻酱老头儿”的美名传遍故宫。
尔后穷尽74年岁月,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故宫。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的起居室始终是一套只有78平的单元房,他不吃请,不要钱,从不为商业鉴定文物。
他还给自己立下三条座右铭:
其一李安茜,行止无愧于天地;
其二,君子安贫真富贵;
其三张卫彝,不虞之誉秋风过耳。
年过花甲时,他还在为全国的文物保护四处奔走,单老常说,文物毁了,就像水泼了,是收不回来的。
1998年5月25日,单老在北京与世长辞。
他的葬礼上,与他同样贵为“文物保护三驾马车”之一的郑孝燮先生写下了这样的诗:
鞠躬尽瘁魂归去,洒泪追思悼国贤。
只可叹——故宫瑰丽今犹在,人间已无单士元。
时至今日,走进故宫,看着一件件精美的藏品,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蕴藏在文物之下的巨大力量。
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上千年的兴衰沉浮,是几代人,数十年前赴后继的不懈坚持。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我们终将和这壮阔的长河融为一体。
而在波光粼粼的岁月里,文物,永远是我们华夏深处最璀璨的回忆南宫玉耀。
它们武藤十梦,理应被我们永远守护!

看更多走心文章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石 榴 视 界


后台回复“午安”,石榴君送你一个特别推送
喜欢就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