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朝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拆借承德春节回忆之:“一件红棉袄”-承德新鲜事儿

承德春节回忆之:“一件红棉袄”-承德新鲜事儿


曹平宵,性别美女,公元后出生,已退休。退休前忙碌在《承德晚报》,几十年记者生涯在东跑西颠儿中度过。写了数百万字新闻报道,获奖若干蒋霆凯。生性爱管闲事。
当记者时,一次去普陀宗乘之庙采访,看到一个“玩三张”的,出老千骗钱。立刻大喊一声,上去就管,最终协同管理人员把骗子扭送外庙派出所。赢得“红衣女侠”的美名。
退休了——仍然管闲事。
“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闺女要花儿,小子要炮,爷爷要顶新毡帽余楚媛。”一首很古老的关于过年的童谣。

多年来,说起过年,几乎所有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会发自肺腑的说:“嗨,过年就是过孩子!”
嗯,在大人们的心里,过年,就是让孩子们快快乐乐的长大一岁。
所以,过年时,无论家里是贫是富,一定都要给孩子们做件新衣服,家有闺女的,头上要给插朵绢花刘济源,淘气小子,则会塞一把鞭炮在他手里,孩子们的年就在这简简单单的欢乐里过了。

我们小时候,父母的时间都交给了工作,无暇顾及孩子们。
过年的新衣服都是姥姥给做。
那时,还没有“唐装”、“汉服”这些称谓,就一个名儿:中式家做袄马文璐。
姥姥虽然没什么文化,可手巧却是远近闻名,一块布,横竖折两下,一剪子下去一件衣服就成形了!
我从小就看着姥姥裁、做衣服,看她剪出对襟、大襟、斜襟、琵琶襟各种各样的衣襟,佩服的五体投地!

姥姥还教会我挖领窝、上领子、絮棉花、翻袄里儿,特别用心的教会了我绾“算盘疙瘩扣”和盘各种各样的扣襻!这几乎是快要失传的手艺啊!
我做妈妈后胡和生,也经常给女儿琢磨着整些花样翻新的小衣服穿穿。
慢慢的上山诗纳,女儿长大了,大学生们都是穿新款的“洋装”,我的手艺也就闲置了。
慢慢的,女儿要出嫁了!新娘子穿的是婚纱,我仍然艺无可用。
女儿婚后的第一个春节,我决定送给她一件在商店里买不到的礼物:妈妈亲手为她做一件中式红棉袄!还得悄悄地做兵锋天下,给她一个想不到的惊喜!

走遍了市场上所有的布摊儿,终于选中了一种正红正红的平纹布(就是早年间用来做红旗的那种),这种平纹布孜密、柔软,是做中式衣服的首选布料。
回家后,把红布在温水里泡了几个小时,拆借待充分缩水后才能用。
找出女儿平日最合体的一件衣服做标准,反复的比量、算计棺材兽。终于,在红布上用“划粉”(现在许多年轻人不知道划粉为何许,过去做衣服用来画线的类似粉笔的东西,三角形)画下了第一条温馨母爱的白线。

接下来就容易多了,虽然多年不做这活了张浩源,可手艺一点儿没丢,姥姥教给我的一剪子活仍然让我用的得心应手,一剪子下去,红彤彤的棉袄面儿就铺到床上了,照着面儿缩二分裁出了棉袄里儿,红棉袄的大致雏形就成了!
闺女喜欢什么样的襟儿呢?对襟,太男性、斜襟,太老气、琵琶襟,太妖娆马烈孙,思忖好半天,决定做最传统最民间的双扣大襟,这种样式是领口肩下腋下都有扣武状元铁桥三,既端庄又妩媚。“嚓嚓”几剪子,看好吧您嘞!
接着是合里儿和面儿,絮棉花,这都是细致活,用心就能做好,最叫手艺的是翻里子:棉花絮在里子上,要把已经合在一起的面翻过来宫闱血,棉花翻到中间去,手抓错一个地儿、顺序差一步就翻不过来,棉花就会堆成一堆!
当年姥姥曾经把着手教我,一点都不能出错。幸好矮到死,少年学艺记得牢,只一把就翻了过来!看看,红棉袄成型了!
针上纫了红丝线,一行一行规规矩矩的行好了,这样棉花不会“擀毡”,
再合上腋下两道盛宠病弱妃,仔仔细细的上了领子,没扣的棉袄就能穿了。
这些活说起来容易,我足足干了两天。
剩下的就是“门面”活——绾算盘疙瘩、盘扣襻。
买了一束盘“中国结”用的红丝绳,一双粗手扣扣嚓嚓弄了整整一天才盘好五对漂亮的“琵琶扣”,看着红亮红亮的琵琶扣摆在通红的棉袄上,心里那个美啊!

缝扣,可不是简单活,一针缝不好,琵琶形的扣襻就塌着,像个瘪茄子,那就太丢手艺了,针针线线马兰花简谱,徐明朝五对扣,又缝了一天幡状云。
挂起来仔细打量,总觉得都是大红颜色有点单调。好,去市场选了一朵有绿
叶陪衬的金色丝绒玫瑰花新风领地,缝在棉袄的下摆处,哈!好抢眼耶!
漂亮的红棉袄陈筱诺,让妈妈乐得嘴都合不上。
棉袄完工的那天,正好是大年三十,女儿放假早些回家了,听到开门声,妈妈按事先设计好的情节,用木棍挑着衣架上的红棉袄,迎面给了刚刚进屋的那双眼睛一个出乎意料的惊喜吴若瑄!“噢刘钟永!红棉袄!是给我的吗?”女儿没顾上挂外衣和包,抱起棉袄在屋里转起了圈圈。站在镜子前试了又试,看了又看,舍不得脱下来。
一个年假里,女儿总张罗着出去玩,全家人一起逛街、逛公园、逛超市,女儿的红棉袄吸引了无数的目光,甚至有人拉住她问:您这棉袄在哪里买的?女儿骄傲的把下巴颏扬的高高的:“没处卖!俺家自产的!”说着,和妈妈对视一笑。
女儿,你是妈妈的小棉袄,妈妈也给你一件温暖漂亮的红棉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