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朝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数字签名错误朱永新:故乡注定是用来怀念的-阅读补丁

朱永新:故乡注定是用来怀念的-阅读补丁

本文内容来源:六根(ID:liugenren)
作者:朱永新
“阅读补丁”经六根授权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阅读补丁”不持任何特定立场。版权归作者及原媒体所有,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阅读补丁”将会妥善处理。

我的大丰,我的乡愁
朱永新
故乡注定是用来怀念的

江苏大丰荷兰花海美景。
“大丰好玩呢!”
每当我在中央电视台听到这句用家乡话做的广告时,心中总是漫溢着自豪与幸福。
我的老家就在大丰的一个小镇,离海边不远。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我度过了我的童年和少年,念完了小学和中学,开始了人生的职业生涯,做过泥水匠小工、翻砂工、搬运工、镇会计助理、棉花检验员、供销社秘书等,高考前夕又被借调到县棉麻公司编信息等等朱圣琴。
故乡似乎注定是用来告别的。那时我身在故乡,一心想着离开这个地方。就连中学时写小说,用的笔名都是“过江”、“过海”等。恢复高考的那一年,我第一次“过江”了。1990年,我去日本访学,又第一次“过海”了。
故乡更注定是用来怀念的。
近40年来,不断地“过江”、“过海”梅丽尔综合症,从时间上、从空间上,都距离当年的大丰越来越远。可是,就是这不断远行的过程中不断回望,看到大丰的变化发展,正是在持续扩大的视野中重新发现,越是用世界的目光打量着家乡,越是不断地增添着对她的了解、认识和深爱。
就在区区数十年间,就在这片芦苇摇曳的滩涂湿地上,大丰经历了从煮海为盐到废灶兴垦,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市的巨大变迁。

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尤其是从2008年沿海况复生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大丰抓住机遇,及时确立了以工强市、“两海”齐抓、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的“四大战略”,精心打造了“麋鹿故乡、湿地之都、黄海港城、上海飞地”四张名片。
先后获得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苏北首家建成全国卫生城市、苏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等一系列殊荣葛肇煌。

《魅力大丰》书影仇云峰。
前不久,大丰政协主席韦新告诉我,为进一步宣传大丰的已有成就,激发72万大丰人民谱写中国梦大丰新篇章的激情,市政协决定征编出版《魅力大丰》一书。希望我为这本书写点文字。
我曾给自己定过一个规矩,不为自己专业以外的书籍写序,不写自己专业以外的文章。因此这个来自家乡的要求,我十分为难。但是细读全书之后,我释然了。我发现,这并不是严谨系统的历史著作,而是大丰人民眼里的家乡风情。读着书,轻松悠然,就像闲庭信步间心灵重返了一次故乡。
政协的同志很用心,全书配了许多精彩照片,图文并茂,相映生辉,相得益彰。

江苏大丰施耐庵故居。
整本书的七大篇章,犹如七个音符弹奏出一曲时代的交响:“卯酉风貌”展示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海港风姿”叙述见证海港城市的诞生,“鹿乡风光”惊叹生态大丰的美仑美奂,“名人风华”让人看到施耐庵、张士诚、孔尚任、张謇以及一大批大丰走出去的科学家、将军等前人的传奇人生,“产业风采”让人领略纺织、玩具、冷温精锻、抛丸机、热处理、汽车、风电等现代发展,“文体风韵”呈现一幅盛世文化之景,“舌尖风味”更是读来就让我心醉,书里的蒜行天下、醉蟹风雅、裕华羊肉、海泥螺 、麻虾酱、盐蒿,那都是家乡的味道,还有没有收入的“头菜”“冷饸饼”等,那些儿时的记忆终生难忘。
还记得最近一次回大丰时雷正富,曾经看到在宽阔的通港大道上矗立着一块巨幅广告牌,上面写着一段让人浮想联翩的文字——
“20 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
10 年前,这里是苍茫湿地
5 年前,这里吹响了沿海开发的号角
现在……”
现在的大丰,好玩呢。现在的大丰人民,栖居在一片丰饶的沃土上。我相信,大丰更为美好的未来,则是我们的双手正在创造的地方。
说不尽的大丰本场话

2017年7月29日,朱永新出席罗雪村“我画文人肖像”展览,李辉 摄。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长期在外地,虽然不再用家乡的方言交流,但是听到大丰话,总是特别亲切孔庆翔。
两年前,曾经在网络上看到,据说江苏最难懂的十大方言中仰月唇, 大丰话名列第8。
是的,大丰话里有一种交通工具叫架踏差(指自行车),有一种扯淡叫嚼糟宝(指瞎说八道),有一种蔬菜叫蕃瓜(指南瓜),有一种感叹叫没得命(不是真的出人命),有一种鞋叫搭帅子(指拖鞋)。
听到这些耳熟能详的乡音,在会心一笑的同时花团锦簇造句,对故乡的思念也会油然而生。所以,当大丰政协的朋友寄来《大丰本场话集萃》,希望我写点文字的时候,我又情不自禁地破了自己的规矩——不为非本专业的书写序。
大丰话的土名叫“本场话”渡良濑准。为什么叫本场话呢?这与大丰曾经是盐场有关。据考证,大丰古代以烧盐为业,是两淮盐场的一部分。

朱永新与好朋友梁晓声、赵丽宏,李辉 摄 (1)。

朱永新与好朋友梁晓声、赵丽宏,李辉 摄 (2)。
所谓两淮盐场,是指江苏沿海从海门县的吕四场到赣榆县的典庄团场,从事煮海为盐的淮南、淮北两大盐情义无价原唱场,又分作上场、中场、下场各十场共三十场的地区,是我国盐业的重要产地。
其盐业发展过程:起源于春秋,持续于隋唐,振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由于海水东迁,从秦汉以后历经千年,诞生于黄海母腹中的中华大陆架的新生儿——大丰,加入了两淮盐场的行列鬼四虐。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中心地位。
“大丰信史即事实起点是宋初《太平寰宇记》所载的丁溪场和伍佑场,而大丰盐业历史的逻辑起点应追溯到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刘景指置四场十监时王慈官。”(《大丰盐政志·跋》),到1956年全境兴垦废灶,达千年之久。
其所产之盐,论其质量,“品天下之盐,以淮南之熬于盘者为上”,大丰各场所产之盐正是盘熬之盐。论其产量,历元、明、清三代,大丰境内的丁溪、小海、草埝、白驹、刘庄五场之总产为两淮盐场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显示了大丰盐业的辉煌,为支持国家的稳定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这块广袤的滩涂上,是哪些人来此煮海为盐的呢?
起初,是周围的贫民、渔民。他们来自泰州、高邮、兴化、江都、盐城等地。这批湿地的开拓者说的话是江淮口音。由于盐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决战华岩寺,盐赋又是封建王朝收入的重要来源,有利于国脉民生,因而历朝历代为了促使盐业持续而盛大发展,在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采取了移民政策。
比如“洪武赶散”,朱元璋迁徙苏州、嘉兴等地的无业游民到两淮从事煎盐劳役达10万之众。他的继任者又规定:将福建、广西的罪犯及通、泰、淮3司的充军人员为盐丁。
至清代,人数不断增加。而这些“划入盐藉的人户,则永世为业,代代相传,不得转藉”(《大丰盐政志》348页)。居住在大丰各场的移民,他们的口音在漫长的时光流驶中,渐渐溶化于江淮口音里。问他们是哪里人,自称是本场人,讲的话是本场话。

朱永新与六根大丰行在梅花湾合影。
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大丰本场话有两个基本特点。
一是广博性。世世代代来自各地的众多盐官、盐商,以及被充军发配的文武官吏、儒家士子,带来了中华的各种文化。宋代先贤范仲淹主持复修了捍海堰工程(后称“范公堤”,即今之204国道),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论述,成为盐民的一种精神支柱。
到明代婉嫔,逐步开设了不少“社学”,即书院,弘扬了儒家文化。而历代都有一些著名文化人,如著《水浒传》的施耐庵、著《镜花缘》的李汝珍、著《桃花扇》的孔尚任逗留、居住于此数字签名错误,使中华民族大文化中的官方文化、市井文化、民间文化大量地注入这片地区的盐民心里和日常用语中。这从古代经典、史书、诗词、戏曲、小说及各种书籍中得到印证,可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朱永新带领大家参观大丰观泽之战,丁宇 摄。
二是自创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麋鹿故乡、多彩湿地、海洋风光、欲待开发的大丰乔迪·钱德勒,作为来此从事盐业生产的先行者,衣食住行各方面条件简陋,劳动繁重。“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烈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就是当时盐民贫困生活的写照。
他们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也产生了传统性的特殊用语。有对困苦生活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有对贱民地位的怨恨,更有对坚韧精神的歌颂,产生的这些语言,具有一定的自然性、直率性、娱乐性和幽默感。同时,在原本江淮口音中,也融入了外来口音,出现了许多“跑音”现象。又由于盐民在当时被视为卑贱之人,在交谈中自觉地位低下,往往语调低沉,出现了许多入声和轻声。
属于江淮语系的大丰本场话,是中华民族语言的一个分支,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华文脉的传承、发展、变化的轨迹、规律。它是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盐,只要是水或各种液体都能溶于其中。本场话容纳了种种语言,包括一些外国语,可称官俚并蓄、庄谐兼有,显示了大气、包容、求实、创新的特色。

《大丰本场话集萃》书影。
《大丰本场话集萃》分五个部分:词汇释义、古词今用、土话杂谈、俚俗泛录、读音对照。由四位退休老同志编纂而成。他们或接近古稀,或由古稀而至耄耋,怀着一片贡献余热之心,鼓足精力,不辞辛劳,广泛蒐集,周密考证,反复推敲,审慎落笔,把沉睡着的本场话资源努力加以挖掘,其用心就是为后代子孙留存一点文化遗产,为大丰增添旅游资源,为中华文化添彩,为圆中国梦给力。
乡情是川流不息的卯酉(大丰主干河)河水,乡音是波浪涌动的黄海涛声至尊囚徒。作为大丰的游子,每每在央视听到那句“大丰好玩呢叶蓉然!”的广告语时,总是产生许多本场话的联想。现在有了这本小书放在案头,多少也能够解些乡愁吧!
作者简介:朱永新,男,1958年8月生,江苏大丰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兼职教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著有《朱永新教育作品》(十六卷)等,著作被译为英、日、韩、阿拉伯等文字。在国内和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表有关教育的论文、文章400余篇。主编有《当代日本教育丛书》、《新世纪教育文库》、《新教育文库》等30余种。
推荐阅读
叶匡政:1990年人心的脆弱和迷茫,成就了《渴望》
唐国均:家乡如东,让你的心灵惬意的地方

插图来源:互联网,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版编排:后二楼

关注教育和思想碰撞,长按二维码可识别
故乡注定是用来怀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