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朝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来凤县教育局河北衡水中学2018语文押题卷第二套-美源缘

河北衡水中学2018语文押题卷第二套-美源缘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试题仓库2018年6.1-7.5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仓库2018年6月1日前全部语文试题3.2018年5月全部数学英语理综文综试题 4.数英理综文综2018年6月全部试题5.语文2018年7月试题仓库一6.试题仓库2018年7月全部语文试题二
河北衡水中学2018语文押题卷第二套
第一部分(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全社会军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塑造与之匹配的新型人格范式一一生态人格。生态人格是指个体人格的生态规定性,是伴随着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以及生态文明的发展而出现的,基于对人与自然真实关系的把握和认识而形成的作为生态主体的资格、规格和品格的统一,是生态主体存在过程中的尊严、青任和价值的集合。
生态人格体现了对“求真”的理性追求,即生态人格要求人们必须拥有丰富的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知识,具有自觉维护生态系平衡与稳定的生态智慧,并以此来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曾指出,人靠自然界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作为自界的存在物,只有享用自然的权利,而没有占有、宰割自然的权利。人类之所以具有享用自然的权利,首先是因为自然具有满足人类需求的可享用性。其次是因为人类具有享用自然的能力。人类享用自然必须以保证自然对人类的可享用性为前提,要享用自然必须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使自然为我所用,而要保证自然对人类的可享用性则必须建设自然,向自然奉献,使自然持续发展。因此,人类实践应当保持人类赖以存在的环境与条件,不要也不应该破坏、污染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如果说,享用自然是人类的基本权利,那么,维护自然的可享用性则是人类的基本义务。但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却是片面的,人类并没有认识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内在统一性、全面性和丰富性。
生态人格体现了对“择善”的完满诠释,即生态人格在道德责任上打开了人对自然的关怀之窗,将道德关怀的视野从人类拓展到了整个自然界。生态人格超越传统人格,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牵制的维度重新审视人类赖以珍惜的道德品质,赋予它们崭新的内容和气质。同时,生态人格是由拓展与超越传统伦理的环境伦理来涵育和教化的,环境伦理不仅需要藉由调节、导向、教育、辩护等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功能来实现其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控制能力,而且需要通过提高和改变个人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从而提升个体道德品质。生态人格正是在环境伦理的这种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中达到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道德特质。
最后,生态人格体现了对“臻美”的深刻体悟,即生态人格要求人们具有感受自然生态之美的特殊审美意识和能力,并不断培育生态审美情感。生态美感是在生态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的生命节律与审美客体的生命节律、审美主体的情感态度与审美客体被感知的情感价值取向产生对应和谐引发的。只有用心去感受自然,使自身与自然相融通,从而和其万象,使得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共生、整生,体会其超然的生态美感境界,最终实现人与生态的全面发展。生态美感的树立对改变人类以物质生存为中心的生存方式,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进入人与自然的精神和谐具有独特的作用。
(有删改)
1.下列关于“生态人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人格是与生态文明观念相匹配的新型人格范式,生态人格的塑造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
B.生态人格随着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和生态文明的发展而出现,具有个体人格的生态规定性。
C.生态人格是生态主体的资格、规格和品格的统一体,它是在对人与自然真实关系的把握和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D.生态人格具有生态主体形成过程中的三个要素,即人格的尊严、应担负的责任和应实现的价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拥有丰富的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知识,具有自觉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的生态智慧,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就具有了生态人格。
B.人类有享用自然的权利,但也有改造自然、建设自然、向自然奉献、使自然持续发展的义务。两者是统一的,并不矛盾。
C.人类没有占有、宰割自然的权利,人类不要也不应该破坏、污染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使自然难以持续发展,
D.传统人格的视野局限在人类自身的范围,生态人格的关注范围大大扩大了,它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互相影啊、互相牵制的状况。
3.根据原文内容芮呈和,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文明观念的提出,纠正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人类对于自然的片面认识,使人们全面、辩证地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B.文章引用马克思“人靠自然界生活”的话,是为了更好地更有力地论证生态人格体现了对“求真”的理性追求这一观点。
C.生态人格超越了传统人格,需要借助环境伦理的涵育和教化作用来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要培养具有感受自然生态之美的特殊审美意识和能力,并不断培育生态审美情感,就要用心去感受自然,使自身与自然相融通。
【答案】1. D2. A3. B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D项,“生态主体形成过程”错,原文说的是“生态主体存在过程”。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A项,“拥有丰富的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知识,具有自觉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的生态智慧,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态人格”形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应把“就具有了生态人格”表述为“才能具有生态人格”。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项,引用马克思的话是为了阐述人应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观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穿过小黑屋的韩江
林渊液
小黑屋
有一天,我发现了那间小黑屋。
这个小屋子真暗。只有在屋子里呆久的人,才能适应吧。可是,如果一辈子呆在小黑屋,它是不是变成了整个世界?
韩江
小时候听说韩江,是在一出潮剧里。这出戏叫做《苏六娘》,里面的乳娘是男角反串的女丑,她就像刚进大观园的刘姥姥,遇山便问什么山,杨秀才答曰“韩山”,问山下那座大厝董涛说车,答曰“韩祠”,再问山脚下那条溪,杨秀才没好声气地答:“韩江,韩江……”
就这么把韩江懵懂记住了。长长的滨江路,巍巍的古城墙。几百年前的杨家乳娘,走过的大概是这一段。现如今,江水或潺湲或汹涌,都在堤岸的规范之内。如果说当年从戏文里获得的是抽象的韩江,那么,得识具象的韩江却费了一番周折。
历史的私生子
人到中年,在回访自身历程的同时,对这片切肤的土地也起了关注。既往碰触到的母语文化,琐碎,不成体系,真假莫辨。当我一步步接近真相,心里竟莫名地失落与恐慌。终于,在一个午夜时分,禁不住失声大哭,泪水涟涟。我发现自己是个私生子。
料想不到,这一场中年爆发的文化认同危机,比起少年时有过而无不及。
莫非小黑屋出现之时,一切已有征兆?
我们这一代,大都还是从学校的课本里学到的中国历史。那些朝代的变更被历史老师编成歌诀,读来朗朗上口,它成为了我们对于大历史的共识和依赖。不管是一滴水、一尾鱼还是一只浮游动物,似乎有了这个共同的历史,大家便有了共同的过往和未来。
可是,在潮汕平原,我们的身世为何如此扑朔迷离?
尽管,我们的方言中存在诸多古汉语化石,我们的民俗、建筑、艺术、膳食中遗留有诸多宫廷和贵族迹象,我们可以去考据论证,然后抱住中原后裔的大腿不放。可是,我一直对土著怀有深厚的温情,甚至,我怀疑自己的血脉里有他们一半的血统。
河流不息
一个地方的历史人文,对于生活其中的微若草芥的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半辈子从未离开家乡,却时常有一种梗迹萍踪之感。甚至,当在朋友群中发现小黑屋的围墙时,还曾有过闪念,我或许是从他们身边走失的。
韩江为何姓韩?这大概是所有人的疑问。江山改姓,在封建王朝该是帝王家的待遇。可是,这个地方为何独独尊韩呢?“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这才是韩愈的意义所在。
他是一面大纛。①
太阳照耀的是强势的中原文化,弱势文化从来就只有被强势文化绑架的命运,而不可能相反。对于韩愈的选择,大纛猎猎,依然是弱势对于强势的投诚。
儿子读小学时,学校要求他们写一篇“春天”的作文。他望着门口的大叶榕发呆,脸上是与其年龄不相匹配的忧烦。书上说的,秋天来了落叶满地,可是,我们的大叶榕是在春天落叶的。当他提出质疑时,作为写作者我好羞愧。潮汕大地的树们这么多年被绑架在那座小黑屋里。我该如何打开小黑屋,让光线透射进来?这里,不止有大叶榕,还有树底下的人、工夫茶和戏文,当然,还有韩江从小黑屋穿流而过。
河流不息,生命不止,这是最值庆幸的事了。
【注】大纛: dào,指古代行军中或重要典礼上的大旗。
4.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散文第一节就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提出“小黑屋”问题,并发出了深思,吸引读者阅读下去,并营造了一种深沉凝重的气氛。
B. 散文以作者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层层推进,深入思考地方文化,作者执着于追寻潮汕土著文化是因为其具有一半的土著血统。
C. 散文善于用小故事表现大问题,自己儿子对“春天”与“秋天”的思考,其实也暗示了当地人在接受强势文化时的无奈与反思。
D. 作者发现的“小黑屋”问题其实就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关系的问题,这篇文章不仅令人深思,而且给予我们警醒:如何更好的传承保护地方文化。
5. 作者“半辈子从未离开家乡”,为什么会“时常有一种梗迹萍踪之感”?
6. 你如何理解“小黑屋”的多重内涵?请结合本文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4. B5.①所谓梗迹萍踪之感是指作者心理上没有找到文化归属的认同感;作者身处潮汕地区热爱自己的故乡却没有找到地方文化的认同感,所以有漂泊之感。 (或者答:在回访自身历程的同时,作者对自己所属的地方文化也起了关注,却发现既往碰触到的母语文化琐碎,不成体系,真假莫辨。所以会感觉漂泊之感。)
②作者感受到了主流强势文化对地方文化的深刻影响,地方文化的主动归附使得其内心非常归属感。
6.①从第一节“如果一辈子待在小黑屋,它是不是变成了整个世界”来看,“小黑屋”应该指的是在主流文化影响下人们自觉放弃了对于本土文化归属的寻找。
②从第三节“文化认同危机”可看出,“小黑屋“具体就是指弱势文化对强势文化的长期依附(或者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持续影响)。
③在本文中,小黑屋主要指处于弱勢地位的传统潮汕文化在强势的中原文化影响下的依附现象,比如韩江姓韩,其实就是为当地文化对以韩愈为代表的中原文化代表的依附。
【解析】
4.试题分析: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理解散文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散文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B项,“种种对潮汕土著文明的追寻说明作者具有一半的土著血统”表述错误,对土著文明的追寻与作者的血统没有必然关系,而且原文的表述是“我怀疑自己的血脉里有他们一半的血统,”并未确定作者本人就有一半的土著血统。
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重要内容,概括信息。首先要明确关键词语“梗迹萍踪之感”的含义,“梗迹萍踪”本意是像断梗、浮萍在水中一样踪迹不定。回归文本,从第3部分“历史的私生子”的有关内容分析,所谓梗迹萍踪之感是指作者居住生活在家乡,心理上却没有找到母语(地方)文化的归属感。从文中“既往碰触到的母语文化,琐碎,不成体系来凤县教育局,真假莫辨”“可是,在潮汕平原,我们的身世为何如此扑朔迷离?”“尽管,我们的方言中存在诸多古汉语化石,……我们可以取考据论证,然后抱住中原后裔的大腿不放。可是,我一直对土著怀有深厚的温情,甚至,我怀疑自己的血脉里有他们一半的血统”“太阳照耀的是强势的中原文化,弱势文化从来就只有被强势文化绑架的命运,而不可能相反。对于韩愈的选择,大纛猎猎,依然是弱势对于强势的投诚”这些句子可以概括第二个原因:因为主流文化的强势影响,使得地方文化被掩盖(或者说母语文化不成体系、真假莫辨),作者身处潮汕地区热爱自己的故乡却没有找到潮汕的地方文化、没有文化的归属感,所以有漂泊之感。从表层到深层分析原因即可,难点是整合提取概括。
6.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探究文学作品形象的内涵与意蕴,然后进行概括要点。散文以作者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层层推进,深入思考地方文化。作者发现的“小黑屋”问题其实就是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关系的问题。从这个整理感知出发,结合文本进行筛选整合,开头说“这个小屋子真暗。只有在屋子里待久的人,才能适应吧”,后面有“太阳照耀的是强势的中原文化,弱势文化从来就只有被强势文化绑架的命运,而不可能相反”,“太阳照耀的是强势的中原文化”,“小屋子真暗”可知“小黑屋”便是弱势文化,再结合“它成为我们对于大历史的共识和依赖……似乎有了这个共同的历史,大家便有了共同的过往和未来”“可是,在潮汕平原,我们的身世为何如此扑朔迷离?”“尽管,我们的方言中存在诸多古汉语化石……我们可以取考据论证,然后抱住中原后裔的大腿不放”,梳理整合可以得出答案:“小黑屋”首先指主流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强势掩盖,导致地方文化(土著文化、潮汕文化)的模糊化。“小黑屋”也指的是在主流文化影响下人们自觉放弃了对于本土文化的寻找,习惯于接受主流文化。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上海地铁上有一年轻男子以上班太累为由,拒绝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还抢夺乘客拍摄的手机。随后,该男子回应称,原本是想让座的,但乘客再三指责让他很气愤,因此赌气不让。
争座事件频发,除了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缺乏,也与一些市民让座的公德意识缺失有关,然而,公交车和地铁均是公共场所,车上的座位当属公共资源,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在照顾老弱病残孕等人群的基础上,一般讲完的是先来后到、顺位而坐,这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
给特殊人群让座,并非是法律规定,而仅是社会公德的一种价值取向。现实情况却是,年轻者给年老者让座,变成应尽的职责和义务;而年老者给年轻人让座,被公认为违反了常规和伦理,这显然是一种道德的“错位”。
从某种程度上讲,发生在公交车和地铁上的“让座风波”,实际上是整个社会人文关怀的呼
唤与诉求。因此,与其道德绑架“让座”疯狂手指,不如增加公交车、地铁上的老幼病残孕专座。
(摘选自《让座不如增加专座》2017年7月6日《北京晨报》)
材料二:

材料三:
越是这种人人自觉、从善如流的时候,,也越要防止出现那种过犹不及的“指教心态”——有些人好为人师,常常越俎代庖,“做人情”。
有道是“让座是情分”,上海地铁中的“让座指导”之所以乏人认同、少有点赞,是因为时下确存这么一种文明的“陋习”:一些人所谓的讲道德,不是为了约束自己,而常常是用作审判他人。这里,还应该批评一下那个拍照的乘客,且不议随意偷拍传播是否有侵权之嫌,而动辄以曝光威胁他人让座,显然已跟文明修为背道而驰。
真正的文明引导者,一事当前,只会先想到“我能怎么做”,而不是手电筒照别人,习惯性地去指教“你该如何做”。
(摘编自《多做“让座主角”,少当“让座指导”》,2017年7月6日光明网)
材料四:
在如何对待公交“让座”这类道德行为时,我们常常没有厘清,乃至有意无意间混淆了“道德高线”与“法律底线”之间的区别和界限,误将“道德高线”认作“法律底线”,很明显,“让座”只是一种“道德高线”,而非“法律底线”层面和意义上的行为。只可以在道德上倡导,而不可以在法律上强制,即使“拒不让座”,也并不违反法律。误将“道德高线”认作“法律底线”,强求甚至强制他人“让座”,势必不仅侵犯他人“不做什么”的法律自由,而且同时也会无形中矮化贬损“让座”等道德行为原本固有的高尚德行、成色。
作为一种社会美德,“让座”非常值得提倡、追求,但如何去提倡、追求,显然也应以一种充分合乎道德的方式来进行费沁雯。要想真正倡导这种美德,更道德的方式方法,显然不是“要求强求他人让座”“指责教训他人不让座”,而是“自己主动让座”“检讨自己何以没让座”。
(摘编自《“让座纠纷”混淆了道德高线法律底线》,2017年7月7日红网)
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让座的原因、对象各不相同,不让座的原因却在自身。
B. 大多数民众都有给人让座的经历,同时,选择让座的对象主要集中在老人、孕妇等有需要帮助的人。
C. 即使真的有人需要座位,大部分人也认为不让座的人也有他的理由,另外认为“他买了票,让不让是他的权利”的也不少。
D.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有一小部分人从来没有让座的经历;还有极少数人认为让不让座和自己没有关系,持无所谓的态度。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每个公民都有平等享受公共资源的权利,而面对抱小孩的妇女不主动让座,年轻人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被认同。
B. “让座指导”之所以乏人认同、少有点赞,是因为他们所讲的道德,不是为了约束自己,而仅仅是为了审判他人。
C. “让座纠纷”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媒体的关注,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利于我们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高桥光。
D. “让座”是一种道德层面上的行为,“不让座”也没有触碰到“法律底线”,若强制让座,势必侵犯了他人的法律自由和人生权益。
E. 在“让座”纷争中,“要求强求他人让座”“指责教训他人不让座”是导致中国式“让座纠纷”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
9. 结合所给材料,谈谈如何解决让座纠纷问题。
【答案】7. A8. CD
9.①加大公共交通的投入,增加老幼病残孕专座。②从自身做起,多做“让座主角”。③少当“让座指导”,旁观者不可用道德绑架别人。④让与被让者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别人让座,被让者要真心实意去感谢;不让座,也无须计较。(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不让座除了自己的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从对方考虑。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项,材料一中“原本是想让座的,但乘客再三指责让他很气愤,因此赌气不让”可以看出年轻人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被认同了。B项,以偏概全。材料说中的是“一些人所谓的讲道德”。E项,不是根本原因。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凤姐夫,要立足原文。本题的答题区间在全文,可从存在的问题角度来组织答案。如材料一中有:争座事件频发,除了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缺乏,也与一些市民让座的公德意识缺失有关。因此,与其道德绑架“让座”,不如增加公交车、地铁上的老幼病残孕专座。材料三中:有道是“让座是情分”,上海地铁中的“让座指导”之所以乏人认同、少有点赞,是因为时下确存这么一种文明的“陋习”:一些人所谓的讲道德,不是为了约束自己,而常常是用作审判他人。真正的文明引导者,一事当前,只会先想到“我能怎么做”,而不是手电筒照别人,习惯性地去指教“你该如何做”。材料四中:要想真正倡导这种美德,更道德的方式方法,显然不是“要求强求他人让座”“指责教训他人不让座”机时小偷,而是“自己主动让座”“检讨自己何以没让座”。然后摘取关键词句进行整合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涉,字济川,天台人。以父任高邮尉,改万安丞。宝应择令堂差涉至邑请城之役兴以忧去金人犯光州起涉竟前役珪【注】等以涟水诸军度淮屯南渡门焚掠几尽涉时在宝应,授淮东提点刑狱兼楚州节制本路京东忠义人兵。涉亟遣傅翼谕珪等逆顺祸福,自以轻车抵山阳,德广等郊迎,伏地请死,誓以自新。金太子及仆散万忠等数十万大入,且以计诱珪等。涉虑珪等为金用,亟遣陈孝忠向滁州,珪与夏全、时青向濠州,先、德广趋滁、濠,李全、李福要其归路,以傅翼监军。数日,孝忠捷至,珪屡破金人,遂与先及李全趋安丰。时金人环百余砦,攻具甫毕,珪等解其围,李全挟仆散万忠以归。金人不敢窥淮东者六七年。涉又遣李全以万人取海州。王琳以宁海州归,青州守张林以滨、棣、淄州降,自是恩、博十余州相继请降。涉传檄中原:“以地来归及反戈自效者,朝廷裂地封爵无所吝。”仍厉诸将,图未下州郡。擢太府少卿。金十余万众犯黄州,涉遣李全等赴之。丞相史弥远拟升全留后,涉曰:“近弃西城,免死为幸,若无故升迁以骄其志,非全之福,亦岂国家之福?曷若待事定,与诸将同升可也。”迁权吏部侍郎。金人再犯淮西。先是,蕲州受围,徐晖往援,乃鼓众宵遁,金乘间登城,一郡为血,前帅不敢问。涉斩晖以徇,诸将畏惧,无不用命,淮西之势大振。涉时已疾,力辞事任。值金人大入,强起视事。金将时全、合连率细军及众军三道渡淮,涉以合连善战,乃命张惠当之。惠,所谓“赛张飞”者,所部花帽军,有纪律,它军不及也。惠率诸军出战,自辰至酉,金人大败。卒,超赠龙图阁学士、光禄大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二》)
【注】珪即石珪,与下文的杨德广、先(季先)等都是忠义军(当时率军抗金的武装)首领。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宝应择令/堂差涉至邑/请城之/役兴/以忧去/金人犯光州/起涉竟前役/珪等以涟水诸军度淮/屯南渡门/焚掠几尽/
B. 宝应择令/堂差涉至邑/请城之役/兴/以忧去/金人犯光州/起涉竟前役/珪等以涟水诸军度淮/屯南渡门/焚掠几尽/
C. 宝应择令/堂差涉至邑/请城之役/兴/以忧去/金人犯光州/起涉/竟前役/珪等以涟水诸军度淮/屯南渡门/焚掠几尽/
D. 宝应择令/堂差涉至邑/请城之/役兴/以忧去/金人犯光州/起涉/竟前役/珪等以涟水诸军度淮/屯南渡门/焚掠几尽/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是女真族建立的国家,先后灭辽与北宋,后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
B. 太府,官署名,以卿、少卿为正副主官,掌金帛府帛、营造器物、商税等事。
C. 自辰至酉,属于干支计时法,将天干“辰”和地支“酉”搭配,来表示时辰。
D. 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如果超过规格,就叫超赠。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贾涉审时度势,收服义军。他派遣傅翼对石珪等讲明叛逆和归顺的祸福,自己乘轻车到达山阳,杨德广等到郊外迎接,表示服从节制,改过自新。
B. 贾涉谋事于未然,心思缜密。金人大规模入侵,他担心石珪等人被金人利用,于是主动出击,取得了各方捷报,粉碎了金人诱降石珪等的阴谋。
C. 贾涉把握全局,推动抗金形势发展。他派遣李全等将领四处出击,恩、博等十余州相继请降,还勉励将领们巩固自己的地盘,以更好抗击敌人。
D. 贾涉坚持原则,很有魄力。对造成整个郡被血洗惨案的徐晖,原来的帅臣竟不敢过问,贾涉将徐晖斩首示众,震慑了其他将领,改变了淮西形势。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金人环百余砦,攻具甫毕,珪等解其围,李全挟仆散万忠以归。
(2)以地来归及反戈自效者,朝廷裂地封爵无所吝。
【答案】10. A11. C12. C
13.(1)这时金兵围绕安丰有一百多个营寨,攻城器具刚准备完,石珪等解了安丰之围,李全活捉仆散万忠回来。
(2)献地来归顺以及反戈一击自动效力的,朝廷赏地封爵绝无吝惜。
【解析】
10.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郗慧林。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捕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对此题解答,要明白有关句意及几处语法规范。这几个句子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贾涉被请去筑城,刚开始建城,就因亲人去世而回乡守丧,后来金人犯境,贾涉被起用,完成建城之事;涟水诸军焚掠南渡门。句中,“城”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在“之”后断开,排除B项、C项。“起涉”是“起用贾涉”之意,“竟”是动词,和“前役”构成动宾关系,“起涉”与“竟前役”不可分开,排除C、D两项。综合以上内容,答案为A项。
1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C项,按十二时辰制,“自辰至酉”中“辰”“酉”都是十二地支,辰时上午七点至九点,酉时是傍晚五点至晚上七点。
12.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巩固自己的地盘”错,应是“谋取没有打下的州郡”。所以选C项。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3.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环”:“围绕”;“甫”:“刚刚”;“挟”:“活捉”。第二句关键点:“归”:“归顺”;“反戈自效”:“反戈一击自动效力”;“裂地”:“赏地”;“吝”:“吝惜”。
参考译文:
贾涉,字济川,天台人。靠父亲恩荫任高邮尉,(后)改任万安丞。宝应选择县令,堂官差遣贾涉到邑中上任,贾涉请求筑城薛小冉。工程开始后,贾涉因父丧离职。金兵侵犯光州,起用贾涉完成原来的工程。石珪等人率领涟水各军渡过淮河,屯兵南渡门,将当地焚烧抢掠几乎一空。当时,贾涉在宝应,任淮东提点刑狱兼楚州节制本路京东的忠义人的军队。贾涉紧急派遣傅翼对石珪等讲明叛逆和归顺的祸福,自己乘着轻车到达山?日,杨德广等到郊外迎接,伏在地上请求死罪,发誓改过自新。金国太子以及仆散万忠等几十万人大举入侵,并且想用计诱降石珪等人。贾涉担心石珪等人被金人利用唐若昕,立即派陈孝忠前往滁州,石珪与夏全、时青奔向濠州,季先、杨德广往狳州、濠州进发,李全、李福在敌人的退路邀击,派傅翼做监军。几天后,陈孝孝忠的捷报传来,石珪多次击败金军,于是和季先以及李全向安丰进军。这时金兵围绕安丰有一百多个营寨,攻城器具刚准备完,石珪等解了安丰之围,李全活捉仆散万忠回来。金兵有六七年不敢窥视淮东。贾涉又派李全率领一万人攻取海州。王琳献宁海州归降,青州太守张林献滨州、棣州、淄州归降,从此恩州、博州等十多个州相继请求降宋。贾涉在中原地区传布撤文:“献地来归顺以及反戈一击自动效力的,朝廷赏地封爵绝无吝惜。”并且勉励将领们,谋取没有打下的州郡。#后)贾涉升任太府少卿。金兵十多万人侵犯黄州,贾涉派遣李全等奔赴黄州。丞相史弥远拟议提升李全为留后,贾涉说:“最近放弃西城,能免除死罪已是幸运;如果无故提升使他产生骄傲的心思,不但不是李全的福分,也岂能是国家的福气?不如等到事情平定后,与其他将领同时升迁就可以。”贾涉迁升代理吏部侍郎。金兵再次进犯淮西。在这之前,蕲州被围,徐晖前去增援铁幕1925,竟然鼓动众人在夜里逃跑,金兵乘机登上城墙,整个郡被血洗,原来的主帅不敢过问。贾涉将徐晖斩首示众,将领们都很害怕,没有不听从指挥的,淮西的形势大为好转。贾涉这时已经得病,极力推辞职务。遇到金兵大肆入侵,强撑着起来到职办公。金将时全、合连率领精锐部队以及众军分三路渡淮河,贾涉因为合连善战,就命令张惠去抵挡他。张惠被称作“赛张飞”,他率领的花帽军,纪律严明,其他军都不如。张惠率领各军出战,从辰时到百时,金兵大败。贾涉去世后,破格赠官龙图阁学士、光禄大夫。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代边将有怀
刘长卿
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
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
注:《代边将有怀》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边塞诗代表作之一,当时战事颇多,国势日渐衰微。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中“少年”和“白首”相对,指少年赴疆场白首不得归,可见戍边之久。
B.颔联写塞马因“瘦”而思得秋草,则可知苦于久戍边地的征人更欲归乡安居。
C.本诗主要用叙述和写景而非直抒胸臆来表达情感,故情感显得相对含蓄蕴藉。
D.颈联借意象传情,薄暮笳声、塞上明月、战甲寒霜,无不充满悲凉伤感之意。
E.尾联写戍边将领仅仅是到云中郡以来就与强敌力战百场,由此可见战事频繁。
15.请从题目中的“代”字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14. CE15.“代”即代替,诗中作者替边关将士表达心声。边将少年赴边,白首难回,思乡情切;边地环境恶劣艰辛,战事频繁。诗人代边将抒发感怀,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深切的同情;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也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边境不宁(国事衰微)的担忧。
【解析】
1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错在“非直抒胸臆”。诗中“征人思故乡”就是直抒胸臆来表达思乡的情感,“思”意思是“思念”,已经出现情感词,应是直抒胸臆。E项,错在“仅仅是到云中郡以来就与强敌力战百场”。“强”的意思不是“强敌”,而是“有余,略多”的意思。尾联写成边将领自从到云中郡就力战百场多场。
15.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从题目中的‘代’字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选材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根据具体诗句分析。首联中“少年”和“白首”相对,指少年赴疆场白首不得归,可见边将少年赴边,戍边之久,白首难回,思乡情切;颔联写塞马因“瘦”而思得秋草,则可知苦于久戍边地的征人更欲归乡安居,颈联借意象传情,薄暮笳声、塞上明月、战甲寒霜,无不充满悲凉伤感之意。尾联写成边将领仅仅是到云中郡以来就与敌人力战百余场,由此可见边地环境恶劣艰辛,战事频繁。题目中的“代”字,“代”即指代替。诗人代边将抒发感怀,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深切的同情,对战争的厌恶王达武,也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国事衰微,吴必胜边境不宁的担忧。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中,全诗总写戍边将士们常年战争后对家乡深切的思念之情。“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写出壮士出征一去不返的豪情。“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直写对故乡的思念,这种感而不伤、忧而不戚的思乡之情便蕴含在其中。“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转而写景,融情于景。“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表明经历的战争次数已经很多,离家已经很久。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老子在《道德经》说“千里之行”,要“始于足下”,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以“千里”为目标,从反面强调“积累”重要性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宝三载,李白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之际,朋友不惜重金为其饯行,《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宴会盛况;而李白面对奢华盛宴却“__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绪茫然。
【答案】(1).故不积跬步(2).无以至千里(3).金樽清酒斗十千(4).玉盘珍羞直万钱(5).停杯投箸不能食
第二部分(表达题)
三、语言运用题目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两项是()()
(1)生命苦短,但这既不能阻止我们享受生活的乐趣,也不会使我们因其充满艰而轻言放弃。把泪水和悲伤付诸东流,纵声欢唱的人会把不幸吓走。
(2)山人乐队最近受到湖南卫视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的邀请,在节目现场向观众展示了口弦等不法常可的神奇乐器,引得全场观众惊呼不断。
(3)随着一批实力雄厚的房地产项目落户本市,人们发现,在不经意间,这个南部新城刮起了一种时尚健康,宜室宜家的居家风潮。
(4)文人以灵感为生,学人以功夫为本,本来二者应该不分轩轾,但是中国历史的进程,却让我们对文人这一行当有了更深的怀疑。
(5)有一处是水门汀建成的大坑,内有四五又高的猴子数十只,投以甘蔗,即争夺疯狂,扭打得穷形尽相,引人哄笑。
A.(1)(2)B.(2)(3)C.(3)(4)D.(4)(5)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付诸东流”,比确希望落空,前功尽弃。此处说的是“泪水和悲伤”,对象不当。“不法常可”,指不把常规惯例当做水远不变的模式,不可指物。句中形容“口弦”等神奇乐器,属于对象不当。“宜室宜家”,《诗经?周南?桃天》“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形容家庭和顺,夫妻和睦。此处望文生义,误理解为“适宜安家的好地方”,故错误。“不分轩轾”,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此处说的是“文人”与“学人”二者差不多,使用正确。“穷形尽相”,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也指丑态毕露,此处说的是“猴子因争夺甘蔗而扭打”的各种姿态,使用正确。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比如“宜室宜家”,从句中来看,误把该成语理解成“适宜安家的好地方”,错误。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如“付诸东流”“不法常可”都属于使用对象不当。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铁窗性玩偶,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Siri是许多人的解闷良伴,它不会不耐烦,不会嫌人蠢,于是想方设法用各种问题调戏Siri,这甚至发展成了一种全球性的小爱好,让人哭笑不得。
B. 中国近来一直在向世界释放一个积极信号,那就是中国开放的大门水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为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中国力量。
C. 和现代医学技术所具备的巨大潜力相比,医疗资源的普及现状非常落后,世界上至少有一半以上人口无法获得世卫组织认定的最基本医疗服务。
D. 领袖强调,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偷换主语,前面句子的主语是“Siri”,而““想方设法”的主语应是“人”,故应在“想方设法”前加“不少人”之类的词语,来做该句的主语。C项,“至少有一半以上”表述不当,去掉“以上”,“至少”后面应该接确数。D项,“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有效防控为重点”搭配不当。“环境有效防控”应改为“环境风险有效防控”,防控的不应该是环境,而是环境风险。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9.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逐物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④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 ⑥⑤①②③④B. ④③⑤①②⑥C. ③①⑤④②⑥D. ④②①⑤③⑥
【答案】D
20.请紧扣下面划横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成《三国滴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继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
“和”是中华文化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含有尚和精神。
【答案】示例一:(论语》中既有“礼之用安吉实验初中,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谆谆告诫,也有“和无寡,安无倾”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
示例二:诸侯割据,群雄争鹿,三国鼎立。生灵渴望休养生息。社会动荡渴望和平安宁,战乱频仍祈求国家大治,宏伟的三国长卷蕴含了人们对天下归一的追求。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紧扣下面划横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成《三国滴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继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从画线句中不难抓住“和”这一中心,即“‘和’是中华文化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含有尚和精神”,要求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即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名著阅读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又考查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体现了语文的追求:宽度、厚度与力度。《论语》《三国演义》对学生来说应该不陌生,也是要求阅读的篇目,下面以《论语》为例,《论语》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其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怎么做人;还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无所争”的谆谆告诫;也有“和无寡,安无倾”的社会理想;还有有“以德报怨。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处世准则……《三国演义》中着重体现的是战争与和平的矛盾。
21.某学院的一则招聘启事中有五处表达不妥当,请加以改正。
为加大外国留学生来我院学习汉语的需求,拟招聘10名兼职对外汉语教师。持遇报酬从优。具体要本如下:语言、文学、政治等文科专业毕业;硕士及以上学历;年龄不超过40周岁以上;工作态度认真,教学效果高质量;有对外汉语教学经验。有意向的老师请从我校校园网下载应聘教师信息表。填好后发至邮箱 huanying@163.ccm,截止日期:5月20日。欢迎各位老师到我校高就。
①②③④⑤
【答案】①“加大”可改为“满足” ②“报酬”可删去 ③“40岁以上”可删去“以上”④“高质量”可改为“好““高就”可改为“任职”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此题考核招聘启事的内容,题中“加大”和“需求”搭配不当;“待遇”“报酬”重复;“不超过”应是具体的数字,和“40周岁以上”搭配不当;“教学效果”和“高质量”搭配不当;“高就”应用于“到别处“任职,和“来我校”搭配不当。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的寓意选好角度薜仁贵,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拒绝溺爱
从前,有一个人养了一只鹰。一天,这只鹰突然逃走了。这个人到山上寻找那只鹰。几经波折,终于找到了鹰的尸体。经过老猎手的指点,他将鹰从腹部剖开,顿时他为之一惊。因为长时间的养尊处优,鹰失去了原本猎食的能力。腹中空空如也,活活饿死了。孩子是终究要出笼的鹰。每个父母,每个家庭,都只是暂时的避风港,孩子是终究要出海的舰船。海上的狂风大浪,终究是无法避免的。孩子的命运,父母无法替代,无法承担的。
然而,试观今日之中国,多少家庭里的孩子不是关在笼子里的鹰?!他们从未体验过挫折的味道陈霁平,他们从来就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上学,有父母接送,有父母帮背书包;生活,有父母帮着洗衣服,父母收拾房间,甚至在夏令营中,有大包大包的零食,和足够大的装脏衣服的袋子……
试想,这些孩子在社会上应该怎样生存?他们只会感到生活的沉闷和麻烦。清华大学曾辞退过一位女生,原因是这位女生竟然不知道如何系鞋带。还有报道说,一位学生上学时间哭着跑回家,就是要父母帮他剥鸡蛋……这些事情奇怪吗?不奇怪!有怎样的家庭就有这样的子女,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就有怎样的家庭。
并非用甘蔗汁浇灌出来的甘蔗就是甜的。孩子的成长需要磨炼,只有经过磨炼的孩子才能在社会中立足。马卡连柯曾一针见血地说过“过分的溺爱,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毁灭。”
可曾见过傲立悬崖的孤松?在寒风中,它的根为何巍然不动?那是因为在它冲出巨石时,早已饱受了苦难的摧残。可曾见过翩跹起舞的蝴蝶?在阳光下,它的双翅为何如此的雄健?那是由于它破茧而出时,用尽全身力气将汁液挤向双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人虽去,但言犹在耳铁头龙王。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父母对孩子的爱,并不是为他们做掉一切事情,而是让他们有自己的磨炼的机会。让孩子们拒绝溺爱,让父母放飞孩子。
于丹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该题是漫画作文,考生写作前,先观察理解漫画内容,理解把握漫画的寓意,然后才能深入思考涉及对象,从而进行构思立意,写出契合题意的文章,图中应当是一对家长外出旅行,好妈戴着帽子马宝璋。背着包,爸爸的手里拿着一极鱼竿,前面悬挂着一个电子设备,孩子在电子设备的吸引下,兴高采烈走在前面,下面有一行字“只有这个办法能让他出门了”,由此可见,孩子平时在家非常迷恋电子设备,不愿出门。这个习惯会让人玩物丧志,沉迷电子设备,不但会影响身体健康,也影响人的精神,让人脱离现实生活,长期生活在的世界里。从父母的角度看,孩子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是好事,但不能出门还着电子设备,这等于让孩子换个地方玩电子设备,爱的方式要对,绝不能溺爱。
参考立意:
从孩子的角度,正面的,好习惯方能成就大未来;反面的,不可玩物志;
从父母的角度,走进自燃,更要走进孩子的心灵;拒绝溺爱:不能只着眼前利益;解决问题要找到根源,不能治标不治本等等。
点晴:漫画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和写作,一般要做到以下四个步骤:一是要读懂画意、画旨。考生在作文之前,要先仔细读图,细心审阅,包括标题和图中文字。二是要抓住形象特征。抓住特征,把握本质,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三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和想象抗倭侠侣,揣摩画中之话和话外之音。联想和想象不但可以加深对画的理解。且能获得大量写作材料,四是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画旨,综合构思成文,考生要确定适合自己阅历和写作能力的内容和文体,一般适合写成观点解明的议论文,做到到有理有据,分析辩证。
本文由公众号美源缘(ID:meiyuanyyy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