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朝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毓承德供电守护塞罕坝绿色传奇-电能革新

承德供电守护塞罕坝绿色传奇-电能革新


8月中旬,塞外正是好风光。
从北京驱车向北400多公里,河北省最北部,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这里有百万亩林海,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是守护京津冀的风沙屏障、水源卫士,也是当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塞罕坝绿色发展的背后凝聚着三代造林人的忠诚和执着,也渗透着供电员工三十多年的坚守和奉献。

“把线路架到坝上去”
198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自筹资金,请围场县供电公司帮助建设一条35千伏的供电线路。此前,林场工人使用柴油机发电,每天用电时间仅有两个小时。
“这些林场工人来到坝上为我们植树造林,我们也要克服一切困难为林场送电,尽快把线路架到坝上去!”时任围场县供电公司副局长的王承琪暗下决心。
夏秋之交,王承琪带领20多名员工奔走在树林中、高岭上,勘测地形,设计线路侯瑞轩。一个计算器、一支铅笔、一个游标经纬仪就是王承琪所有的工具。
“一天要走上七八公里。坝上多丘陵,看起来走路十几分钟的距离,常常需要走上一个半小时。为了获得准确的测量数据,有时同一段路还要跑四五个来回。”王承琪说。
线路设计好了,为了买到价格合理、质量过硬的电杆、导线和钢材等物资,王承琪带人到北京采购,找货源。然而,物资采购完,已经错过了架线的最好时机。塞罕坝9月就开始进入冬季,气温急剧下降。
1983年1月,让人“伸不出手”的“二九”时节,气温已经达到零下40多摄氏度。想着林场工人住窝棚、吃黑莜面,在冰天雪地里劳动,王承琪和同事们硬着头皮开始施工。
“最怕‘白毛风’!寒风夹着雪花直钻领口、裤管。”当时负责上担的施工队长高永军说,“有一次,我上杆卡线,手指直接冻白了,赶紧下来,把手插到雪地里蒋春暄,用雪搓。后来才知道这个法子不科学,好在没有把手冻坏。”
除了“白毛风”,坝上的积雪也给施工带来了阻碍。这里平均一年169天都有积雪。雪能有多深?一个成年人走在雪地里,周戈楠雪能没过腰。
施工队员借住在村民家中,每天早上六点不到就起床配料,早饭一定要多吃,因为下一顿饭就是晚上七八点了。
施工队员和物料挤在一辆解放141大卡车上,摇摇晃晃地往坝上开。然而,能走车的路和施工点之间的路,只能靠大家手拉肩扛运送物料。“下过雪,我抱着许多防振锤,要爬上一个四五十米的山坡邱箫婵,每走一步都像高抬腿,好不容易爬到一半,没踩稳,人和东西直接滑了下来。”当年的线路施工班班长刘喜文说。
彼时,曾经是“黄沙遮天日qq奶奶,飞鸟无栖树”的塞罕坝已经建成了96万亩树林。围场县供电公司在测量、设计到线路施工的过程中,都格外注意尽量避免砍伐树木。王承琪和同事在勘测线路时,走到白水营林区附近,发现一大片天然桦树林,为了保护树木苏志变,改变了原有的设计路线。
1983年5月,新拨—机械林场35千伏线路终于建成,产权属塞罕坝机械林场。
“一到防火期我就心惊胆战”
2010年,塞罕坝机械林场将供用电管理权移交给冀北承德供电公司,同时开展了线路升级改造。2014年,该公司正式接管林场用电管理工作,成立了塞罕坝机械林场供电所。
森林防火事关林场的生死存亡。对于塞罕坝机械林场供电所的15名员工而言,防止因线路原因引发火灾也成为了让他们压力最大的事。
每年3月15日~6月15日,9月15日~12月15日是林场防火紧要期。“一到防火期我就心惊胆战啊!睡觉都睡不踏实。建场55年来,全场还没有发生过火灾。要是因为我们线路原因出了事,这责任谁也承担不起!”56岁的付贵友是塞罕坝机械林场供电所一名普通员工。
压力不仅来源于责任,还有对这片林海的感情。
付贵友是土生土长的坝上人,皮肤黑亮。14岁起,他连续4年参加学校的勤工俭学活动,到林场栽植落叶松。“‘深送高提鬼师典韦,埋没红皮。’”付贵友还记得填土的口诀,“全校400多人都来种树,一次45天,自带口粮,跟林场工人一样住在地窝子里琅琅比价网。”
了解在荒原造林的艰辛,知晓林场工人的奉献,付贵友发自内心宝贝这些树。
夏天塞罕坝林海苍翠连绵,野花芬芳斗艳。冬天一来,这里仿佛瞬间变成了“穷山恶水”。机械林场搬到坝下办公桂系演义,除了一些牧民,坝上只剩这些供电员工,还在定期巡视检查线路。供电员工都配备了特殊的防护用具,加棉的安全帽、连体棉工作服,防止钻风。然而,寒风吹到脸上还是像刀割似的。
“坝上食材少,得提前储备粮食,至少准备10袋子土豆康易困。我们这里8个月防火、4个月防汛,一年就过去了。”塞罕坝机械林场供电所所长袁辉说。
袁辉今年32岁,来自承德市区。年纪不大,组织所里人干活儿却一点不含糊。“小时候还常常出现沙尘暴。浑善达克沙地就在北面,风吹起来就像站在屋顶扬沙。随着树越种越多,沙尘越来越少。高低压线路穿越树林,防火形势严峻,守护好这片林海就是守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袁辉说。
从1982年建设新拨—机械林场35千伏线路起,坝上的线路都解掉了重合闸功能,避免重合闸时产生火花,引发森林火灾毓。每一次线路出现故障跳闸,袁辉都要和同事赶到现场进行人工合闸。虽然工作量增加了不少,但为了保证林区防火安全,值!
一年一场风,年始到年终。坝上风大,电杆上绝缘绑线容易被风吹落,破坏线路的绝缘性能。因此花瓶记,塞罕坝机械林场供电所加强日常线路巡视检查。围场县供电公司每年结合春检、秋检,都会开展大规模的线路设备检修,建立故障报告制度,并逐年推进线路绝缘化改造。
“优质服务送到林场人心坎上”
为了防止发生森林火灾,塞罕坝机械林场在茫茫林海中的9处制高点上设置了望火楼。每个望火楼由两个员工常年负责监控周围是否有火源。
这是一份辛苦而孤独的工作。孟庆林和董建芹这对年近五十岁的夫妻,已经在“望火楼”坚守了13个年头。在防火紧要期,他们白天每隔15分钟就要向林场汇报一次监测情况。
“以前这里通不了电,只能靠蜡烛照明。因为没有电,仅有的一部诺基亚手机需要准备10块电池。即便是想念儿子,打起电话也是长话短说,留着电量保证正常汇报防火监测情况。唯一的家用电器是一台小收音机。”孟庆林说。
2014年,望火楼通了电,也有了网络,老孟和妻子换上了智能手机詹静微博,想念孩子了就视频聊聊天,也尝试着看新闻、玩微信。望火楼还配备了电视机、洗衣机和冰柜等家用电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塞罕坝从沙漠变成绿洲,这里逐渐成为林的海洋、河的源头、花的世界、鸟的乐园、盛夏避暑的天堂、摄影家流连忘返的地方。林场开始适度发展观光旅游业。
在滦河源头漂流景点,游客们纷纷乘坐充气筏子顺流而下,到达终点后,再乘坐电动小火车返回起点。“有了这些电动设备,我们开发了新的旅游项目,吸引了更多游客,收入比过去翻了一倍。”该景点负责人张志伟说,“以前来回搬运筏子都是靠人力,现在可以用小火车运送,省时省力。平时用电有啥问题,打个电话台区经理都能帮着解决。”
为了在砾石阳坡、沙化地块等作业难度大的地块继续攻坚造林,塞罕坝林场开展二次创业,依托风力资源优势,将边界地带、石质荒山和防火阻隔带等无法造林的空地提供给风电企业架设风机。
清洁能源的发展离不开输电通道的建设。承德供电公司科学合理规划清洁能源送出项目,支持清洁能源配套电网建设,从电网建设、接入及运维管理方面下足功夫。截至目前,该公司用于风电送出项目的投资达12.66亿元,其中500千伏线路1条,220千伏新能源送出线路11条。在建项目投资8.94亿元我的情妇生涯,其中500千伏线路1条,220千伏线路4条。
(来源:国家电网报社。原标题为“守护塞罕坝绿色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