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朝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民生银行信用卡商城承德最近疯传的这些照片,看哭了380万承德人~-爆料承德

承德最近疯传的这些照片,看哭了380万承德人~-爆料承德

你了解承德的历史么?
你知道承德的二仙居、
三座牌楼经历过怎样的沧桑变化?
作为一名成长在承德的90后,
对于20年前承德的样子,
爆料姐已经很模糊了。
这些照片记录的,
是承德百年间的沧桑巨变,
还有那份我们难忘的情怀……
承德火车站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军就开始修筑北票至承德的铁路。至1936年2月全线建成,称为“锦承铁路”。同时建设了“承德驿”(日本人称“车站”为“驿”),承德从此有了火车站。承德驿由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铁道局修建,站舍设计颇具匠心:采用象征手法,无论从正面或背面远眺,站舍建筑酷似一台巨大的蒸汽机车正拉着一节车厢向西行驶。民生银行信用卡商城候车室以西部分像一个机车锅炉,候车室像机车驾驶室,候车室的东侧部分像是拖着的一节车厢。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又开始修筑承德至古北口的铁路。该路从承德车站向西经双塔山、滦河、滦平,到古北口。全线建成后改称为“锦古铁路”。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八路军接管承德驿,1946年1月改承德驿为承德站。
1946年8月以后,承德站中断行车。当年为阻止国民党反动派进攻使用,锦州到北京的铁路全线拆除。
1952年,动员锦承沿线40万民工,重建铁路,并将铁路从双塔山延伸到滦河。但滦河以远的再未修复。1953年,承德站恢复营业,为三等站。
1953年铁道部决定改线新修京承铁路,1954年完成勘测定线,1955年动工,1959年竣工,1960年10月正式通车。京承铁路全长256公里,起自北京站、经通州、顺义、怀柔、密云、兴隆、鹰手营子、至上板城与锦承铁路接轨。沿线共有车站31个。承德站升为二等站搜酷网。

1975年,北京铁路局决定投资150万元重新修建承德站宋楚楚。 1981年10月,承德站新站舍建成投入使用,建筑总面积3989平方米,其中候车大厅1924平方米,可容纳1200人候车。这一年,承德站升格为一等站。
武烈河承德大桥
1935年,日本侵略者长期占领承德以后,为了掠夺热河的资源,在市区武烈河上修建了大型木桥,此桥长278米,宽4米,有34个桥孔。1937年秋,该桥被一场洪水冲毁后,当年立即在原桥下游100米处继续建筑木质结构大桥一座。1938年被特大洪水冲毁,1945年进行了补修,1949年再度被洪水冲毁3个孔,可谓多灾多难。

1954年,作为当时热河省的重点工程之一,横跨武烈河两岸的我市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现浇梁式公路桥——承德大桥(北桥)完成了工程设计。1955年9月6日开工,翌年10月建成通车。这座横跨武烈河两岸当时最大的公路桥,桥梁上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悬臂式,下部为双柱式,中墩及岸墩基础为钢筋混凝土高桩式承台,12孔,全长239米,宽10米,承载能力为汽-10吨,挂-50吨。总投资134.5万元。

1974年10月7日,第二座横跨武烈河公路大桥——承德大桥(南桥)开工建设。

2006年,南桥、北桥、两桥合一,加大承载能力,加宽桥面,以城市A级桥梁面貌出现在市民面前,承德市区标志性“雕塑。
承德三道牌楼
承德西大街是皇帝、外国使臣和王宫贵族来避暑山庄必经的“御路”。为了显示皇帝的气派和威严,就在水泉沟口至火神庙,修建了三座牌楼。三座牌楼之间每座间隔三里,牌楼结构优美,设计古朴典雅,雕画精细,宏伟壮观。头道牌楼在水泉沟南口;二道牌楼在热河文庙东文昌阁北侧;三道牌楼在火神庙西南部。这3座牌楼横额题字,均有其深刻的用典和含义。
三座牌楼均为木结构,重檐斗拱,在建筑风格和形式上不尽相同。横额题字分别为“光天化日”、“九功惟叙”、“八表同风”。字体庄重古拙,辉煌耀眼。

(1930.头道牌楼)
《中国历代帝王秘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皇帝大军,昼行夜宿,经过整整8天时间,终于进入热河街。驻热河的大员听到前锋营通报以后,热河都统、道台、协领、承德知府、县官,以及避暑山庄总管等,都要到头道牌楼前面来接迎。”可见,头道牌楼是当年承德地方官员城外迎宾之地。

日伪统治时期的西大街二道牌楼,改建成砖石结构

日伪统治时期的西大街三道牌楼


五十年代由于改造旧街、拓宽马路,三道牌楼全被拆毁,荡然无存。
1988年为了恢复文化古城的风采,头道牌楼在被拆除三十多年之后,重修竣工。2005年承德市政府将二道牌楼、三道牌楼重新修复竣工。古朴的风格、崭新的容颜,使如今的后辈承德人能够一睹昔日古老建筑的恢宏气势。而“光天化日”“九功惟叙”、“八表同风”的横额巨字,在阳光下熠熠闪光。

头道牌楼上的横额题字“光天化日”指太平盛世之意;
“光天化日”。“光天”出自《尚书·益稷》:“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意为最大的天、大白天。“化日”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化国之日舒以长牛玉强,故其民闲暇而力有余。”指生长万物的太阳。“光天化日”用来形容太平盛世。

二道牌楼上的横额题字 “九功惟叙”喻吏治清正,国家安定之意;
“九功惟叙”语出《尚书·大禹谟》:“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维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金、木、水、火、土、谷”称为“六府”,“正德、利用、厚生”称为“三事”,“六府”加“三事”就是“九功”。喻吏治清正,国家安定之意。

三道牌楼上的横额题字 “八表同风”盖喻“四海同风,天下一统”之意。
“八表同风”。“八表”,《辞源》解释为:八方之外也,指相当遥远之地。古时候整个中国就叫做八表许力桦,就是澄清天下的意思。“八表同风”,《康熙字典》解释为:同,和也,平也。风,八方之风,察天地之和命,乘别样之吉祥。“八表同风”意为,天下八方内外疆域,政通人和,江山一统,太平兴旺。喻为“四海同风,天下一统”之意。
承德市区铁路
承德市中心区走行着一条铁路,它的标准名称是承德钢铁公司铁路专用线市区段。那是一段承德人又爱又恨的铁路。
承钢铁路专线是1939年日伪时期修建的承怀铁路的一段,战争时期遭受毁坏。1956年为了配合承钢建设重新修复,东起承德火车站,西至双滦区滦河镇,全长21.6公里朱樱樱。主要负责承钢、滦电、油库、粮库以及双滦区工业企业的货物运输。年最大货运量达345万吨,成为全市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支撑力量,对该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90.承德市区铁路 .五烈河铁路桥

承钢铁路专用线于195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东起承德火车站,西至双滦区滦河镇,全长21.6公里。


随着承德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承钢铁路专用线能力饱和、设备陈旧、技术条件差等问题日益显现,不仅无法满足重点企业发展的需要,其市区段更因横穿市区给人民群众生活以及城市建设、交通、环保、旅游等带来了严重影响。

承德市区铁路穿城而过,在市区部分约12公里,与城市的主干道形成四个平交道口,两个立交道口,将市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对城市的公路交通造成严重影响。

火车经过承德市区,对城市形象、城市和居民安全都有一定影响。为了降低城市的噪音,减少空气污染,消除平交道口的城市交通的影响,承德市首先建成承德双峰寺至滦平张百湾的铁路。为承钢建了一条辅线。双峰寺站分东西两个方向,连接承钢。承钢物资绕行双峰寺到承钢。为拆除市区铁路创造力条件。

2007年7月8日,最后一列开往承钢的火车通过市区二仙居口。

2007年7月8日,最后一列火车通过二仙居道口后,铁轨上立即铺上沥青料,宣告城区铁路终止使用。

2007年7月,运营51年的承德至双滦铁路除。

2007年7月,运营51年的承德至双滦铁路城区段正在拆除。

2007年8月,承德至双滦铁路城区段拆除后的路基。

承钢专用线是近现代承德工业兴起与发展的见证,深刻反映了近现代的工业文明。铁路市区段拆除后,武烈河铁路大桥作为文物予以保留,建设以钢铁工业为主题的公园,使这座城市留下对近现代工业文明的记忆。

据承德报载:承德市在拆除城区铁路的地段要恢复该区域的历史遗存,如旱河码头、通济桥和承德历史上三大名楼等。还考虑恢复承德部分老字号店铺,如西域春、锅贴铺、钟表铺、烧卖馆、大生堂药店等,再现康乾时“买卖街……最称繁富,南北杂货无不有”的盛况。
我们等待着那一天早日到来。
热河御路
法国人阿兰· 贝里著的《英使在热河》让我们看到了200多年前的御道:这条自北京至承德的御道,中间有3米多宽30厘米高,由沙石和高龄土夯成,其中还夹杂着坚硬的小石子,以防土被雨水冲刷和抵御冲压,净如沙龙的地板,光洁如台球桌。此乃专为皇帝而修。路两边绿树参天,荫郁蔽日,每200步就有一水池,可以吸收尘土。使团所有的人都称赞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马路。当年康熙皇帝从京城到避暑山庄走的就是这条御道,一路鞍马劳顿,漫漫山路碎丹青,足足走半个多月。

北京到承德“御路”的终点---避暑山庄
沙石土路

1930年代 承德的“东环路”---土路

1970年代承德郊县的盘山公路---砂石路,那时没有一条柏油路。
解放初期,承德市能通汽车的公路不足1000公里,油路里程为零,多数公路缺桥少涵,晴天路通、雨雪路阻。


1983.承德长途汽车站,位于市中心,但条件很差,已被拆除。
到改革开放之初,全市等级公路达到2400多公里,但二级标准以上的公路几乎没有,油路的铺装率仅为14%,出行难、运输难、行路难的“三难”问题仍然存在着,交通落后一直困扰着承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010.新建的承德长途汽车东站,漂亮,但离市中心较远。
柏油公路
京承高速公路

京承高速公路起点 --- 北京收费站






2011.京承高速承德收费站
2009年9月27日,承德人民期盼已久的京承高速公路终于实现全线贯通,它是承德市建成通车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拉近了承德与首都北京的距离重生美人名贵。据计算,承德各条高速公路通车后,承德到北京207公里、到首都机场200公里;承德到唐山155公里、到曹妃甸港255公里、到京唐港250公里,到天津240公里、到天津港270公里;承德到秦皇岛200公里、到秦皇岛港220公里。届时,承德至周边大中城市的车程都在3小时内。
康熙曾定位承德:“左通辽沈,右引回回,北控蒙古,南治天下。”
康熙皇帝豪情不软,是否能实现,要靠承德诸君的奋斗了。
二仙居
在承德的地名中,最响亮的、让人过目不忘的,莫过于“二仙居”了。犹如北京名为“百花深处”的胡同,让人浮想联翩。

“二仙居”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让我们听听承德地方志专家尹忠老先生的说法吧:
“二仙居地名的由来是从民间传说引起的。
传说在清康熙年间,位于流水沟北沿上有一家不出名的小酒馆。这一天来了俩穿着破烂脏旧的老头儿,小酒馆的掌柜热情接待他们。而这两位老头儿说:“我俩是想喝顿酒,但是,我俩出来仓促,没带银两。”掌柜的听了爽朗地答道:“只要二位老人不嫌弃,喝上几杯酒那不算啥。”俩老头的酒量可真出奇,由中午喝到日落西山,一壶连着一壶地喝,可把掌柜的喝呆了。眼看大酒瓮里已经舀不上来了。掌柜的说:“可真对不起您二位老人了,酒瓮空了。”这时这位拄拐杖的老头儿走到酒瓮前,猛掀起酒瓮盖,舀出一大瓢酒,大声说:“我说掌柜的,你怎能骗人呢?酒瓮里满满的酒呀!”掌柜的忙着到酒瓮前一看,果然是满酒瓮的酒,这时掌柜的也惊呆了。回头一看,两位老头已不见了。而后,大家议论说是酒馆来了神仙。又传说是八仙中二位神仙。于是请当地秀才给酒馆起个字号,叫“二仙居”,从此这家酒馆财运亨通兴盛起来。
邻近的庆安桥叫起二仙居桥。旁边的胡同,也改叫二仙居胡同,即后来的二仙居街。”

1983.在二仙居桥上遛鸟的人们
二仙居桥。始建于清乾隆36年(公元1771年)开浚西沟新河时,就建起这座桥。当时,取名叫庆安桥。后来因为在桥北端有家酒馆,有过二位饮酒人,人们说这二位是酒仙,酒馆取名二仙居,这桥也就叫起了“二仙居桥”。
二仙居旱河的历史不仅仅是一个水利工程史,更是承德城市的形成史、发展史,讲述了承德的历史沧桑。

1986.日本游客拍摄的二仙居桥景象。中景为桥面,可见骑自行车的人很多,没有汽车经过。左侧的房子就是“二仙居锅贴铺”,那家的锅贴很好吃,可惜房子被拆了,特洛伊希文锅贴也就没有了。

1986.日本游客拍摄的二仙居桥桥上景象。行人很多,多数是步行。远处可见扬起的铁路平交道口的栏杆。

1986.日本游客拍摄的二仙居桥北边景象。那座灰瓦的小楼就是承德当年标志性建筑---眼镜店。(原照片题字似乎“曾是日本饭店”,不知真伪。)后来,小楼被拆除了,许多承德有识之士深感遗憾。

1990年代,在二仙居往东整修了一条仿古的街道“清风街”,成为市民和游客最受欢迎的商业街。可惜这条街寿命不长,在“三年大变样”的整体要求下,又被拆除了。目的是建设一条体现“塞外江南”特色的新街区。 承德市政府借助2007年拆除市区铁路,腾出铁路路基的条件,整体规划,兴建了二仙居东街和二仙居西街。使二仙居的面貌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二仙居桥西侧以“祥云仙居”为主题的景观带
二仙居打造水景的重点是南侧的旱河,历史上曾称为西沟新河,按史料记载,早在乾隆三十六年即公元1771年,人们就开始砌堤修桥,治河兴市。如今,营建水系要对现有的河道进行整治,清淤、清污,整修河堤,引水入河,蓄水成湖七夫呈祥,与两岸仿古建筑浑然一体,打造塞外的“秦淮人家”。

1771年(乾隆36年),乾隆皇帝亲自在热河为原名“新河”的二仙居旱河,谱下了长文《开新河记》,自此,这条旱河容集了历代清帝50件谕旨,开创了“天下第一旱河”。238年后的今天,承德市为打造老城区休闲景观带王力劲,提升国际旅游名城品位,治理旱河中长3.3公里的部分,容纳28条山沟之水;旱河岸边雕塑的28座龙头吐水,就代表这28条水沟。

2011.06.07.行人漫步在开街后的二仙居大街上。

2012.07.20. 摄于新建的二仙居美食广场。
日本鬼子占领热河
永远不能忘记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的历史!
日本政府宣布将钓鱼岛、北小岛、南小岛一起“收归国有”。把手伸向中国的领土,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温家宝总理表示,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退让半步。
这让我想起八十年前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然后侵占承德,占领热河全境的悲惨历史。我收集了一些资料,写成如下博文:告诫自己不能忘记历史,警惕日本的魔爪又在伸向我国的领土!

1933.3.日军渡过滦河,进犯热河省。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并于1932年3月扶持溥仪建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
1933年2月21日,日本关东军、伪满洲国军10余万人,以锦州为基地分三路进犯热河,集军政于一身的热河省政府主席汤玉麟吓破了胆,于3月4日凌晨由承德弃城逃跑,几小时后,日军先头部队128人于当天上午10时占领承德。汤玉麟统帅的数万大军却溃败于日寇的128骑,几乎没有交火就丢了热河首府承德。

1933年3月4日,日本人浩浩荡荡的开进承德的一刻,从照片上看是沿城关门的宫墙进入德汇门,大家可以发现德汇门的城楼上还有“天下为公”的题字.这是奉系军阀“易帜”的标志。当时的汤玉麟毫无抵抗的就仓皇而逃了,把热河白白送给了日本人。

日军占领了热河省政府(热河都统公署),民国政府的办公机构的牌子尚未摘除。街上已被迫“易帜”,挂上了日本国旗和伪满洲国国旗。

日军侵占承德后,侵占了避暑山庄,将其变为它的兵营。日本关东军第八师团司令部、西南防卫区司令部、日本宪兵队、881部队、陆军医院等都曾设在这里。
图片显示避暑山庄德汇门上孙中山题写的“天下为公”已被抹去,门外修建了碉堡。

避暑山庄德汇门上出现了日军的标语“共同共荣”。避暑山庄东宫在宫殿区最东面,原为清帝举行庆宴大典场所,后被焚毁。

1933年3月,日军另一师团向古北口进攻,驻古北口的东北军王以哲部曾往抵抗,但节节败退,3月11日,古北口被日军占领。至此热河省全境都被日军占领。

日本鬼子统治热河十三年,承德被划入伪“满洲国”,割裂与民国的关系。推行奴化教育,强迫学习日语。
承德街是伪满洲国热河省公署所在地。日本占领军强令街上挂日本国旗和伪满洲国国旗。这张照片显示的是承德市西大街三道牌楼附近的情景。

日本占领军在承德的一座山顶上,虎视眈眈的盯着承德市区。

日本占领军非法在承德设立的所谓“领事馆”

日本占领军设在承德的关东军特务机关。日本侵略者把这里作为镇压反满抗日的司法审判中心。水泉沟变成了日寇屠杀抗日人民的刑场,“万人坑”由此而得名。

日本占领军施行的残酷、野蛮的集家并屯政策---人圈“部落”
日本鬼子在长城线上搞了“千里无人区”。东起山海关西的九门口,西抵独石口以北的老丈坝,总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人口140余万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无人区”。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无住禁作”地带,即不准住人,不准耕作,实行彻底杀光、烧光、抢光的区域,总面积约8500平方公里;二是“集团部落”,即修建有围墙,有武装看守,没有任何行动自由的“人圈”;三是“无住禁作和集团部落”之间的“禁住不禁作”地带,一般在“人圈”的3—5里之内。白天可以在这里耕作,夜晚必须回到“人圈”中居住。承德是千里无人区的“核心区”。
千里无人区是日本帝国主义用刺刀、枪炮,甚至细菌、毒气、气球毒气弹、活体实验等惨无人道的手段制造出来的大屠杀事件;是以日本关东军为主,在日本华北方面军、伪满洲军、伪蒙疆军配合下,推行的一项最残酷、野蛮的集家并屯政策。

据史料记载:“在热河“无人区”,被日寇杀害的抗日军民的人数达26万多人,死在承德监狱的达3万多人……。日本鬼子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承德佟山公园拍摄的日本鬼子修建的碉堡,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苏联红军(1945年8月19日进入承德)和八路军一起摧垮了日伪政权。胜利喜讯鼓舞了各地抗日军民,苏联红军和冀热辽军区各路部队进抵承德后,得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围据点、拆“人圈”,接收伪政权,迎来了承德的全境光复。
1945年10月14日,热河省民主政府在承德宣告成立。
承德民俗
承德地区,处于东北满族聚居地与中原汉族聚居区的过渡地带。康熙皇帝鼓励满族人开发这一地区,同时又有大批晋、冀、鲁、豫的灾民涌入,因此形成了以满族文化为主,又吸纳了汉文化的民俗。“十里不同俗”,因此承德地区的满族文化与东北原住地的满族文化已有许多不同。逐渐形成了许多特殊的承德民俗。

1909.8.木兰围场秋狝之典时,接受检阅的士兵。

1936. 宽城.春节民俗表演---背哥会

承德满族民俗.腊月十五“杀长寿猪”

2006.腊月二十三小年.承德布达拉宫下的集市

腊月集市上卖的“窗花”。注意,与“剪纸”不同呦。

2011.06.03.承德商贩出售艾蒿、桃枝、纸葫芦等端午节专用民俗物品。

民俗花会:一个人表演的二贵摔跤
承德街市
公元1701年,康熙皇帝御驾北巡。第一次来到塞外的热河谷地。立刻对这里奇特的自然风貌所吸引。他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决策:肇建清王朝的夏都——避暑山庄。
承德市区的前身,不过是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热河上营,至乾隆年间,承德形成聚民万户的城镇,主要街道也仅是从丽正门至头道牌楼的西大街。

1920年代的承德西大街
俄国学者阿·马·泼菲德涅耶夫著《蒙古及蒙古人》一书记载了1892年6月至1893年10月来我国蒙古地区考察,到达承德的旅行情况。
“当时只有“九功惟叙”牌楼以内才算是承德府城。这个牌楼是城内商业区的分界线。整个承德府商业区可以看作是由从城西伸向城东的三条大街组成的:第一条是横穿城市中心的主要街道,叫西大街;第二条是在它的左边,叫“粮市街”;第三条街在主要街道的右边,它同时又是旱河堤岸,所以叫“旱河头街”;它的东南头叫“二仙居”。这些街道的共同特点是没有一条街能称得上是直的和十分整齐的我是傀儡皇帝。”
“承德府的主要街道西大街上总共有39家铺子,另一条街叫粮食街。它是承德府粮食商业集中的地方,粮店有30家左右。”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于1934年造访热河,后撰写的《热河——帝王之都》写到:“道路两旁树木成行,黄包车轻轻地摇晃着跑过去,房屋鳞次栉比,摊位一个接着一个。过了石桥,穿过两道漂亮的牌楼,就来到了市中心。在那里有座破桥,上边没有栏杆。没有反倒好,由于桥身小,有栏杆我们的汽车就过不去了。小铺子挂着五颜六色、花里胡哨的招牌。在狭窄的街道上,来往行人熙熙攘攘.

当时比较繁华的商贸街市在今西大街、南营子大街、一市场、旱河沿一带。在这些地方,沿街道两旁开设了一些小商铺,店主们卖着承德的地方特产,街边临时小摊经营着各种各样的小吃,有烧卖、油酥烧饼、八宝饭、碗坨、糕凉粉、驴打滚、烙糕等。

从二仙居以北,武庙以南,南兴隆街以西,马市街口以东这块区域,日伪时期,承德街上显得格外萧条


1952年,热河省委拨款,修建二仙居至翠桥路,三官庙(现银都宾馆附近)至大桥路,兴隆街路,承德大桥至火车站路面和排水明沟,初步改变了市貌。
1953年至1958年,市政府投资完成道路工程3.14公里暴风虎坦克,总面积9万平方米,重点解决了二仙居至丽正门地段道路弯曲、窄、挤的状况。
第一条沥青灌注式道路是1959年修建的火车站——翠桥——二仙居——迎水坝地段,长2.8公里,宽12米的道路。
1960年,用白灰、炉渣拌水泥建成石碾矿渣路面的武烈路。
1965年,用人工炒沥青,建成流水沟——粮市——头道牌楼沥青混凝土路。
沥青混凝土的出现,使城市道路建设出现一个新阶段。
自1966年至1975年,除完成战备路、水泉沟路、新华路外,还对市区旱河沿街、桃李街、温家沟路等23条主要街道进行了道路改建,全部铺上了沥青混凝土路。
1977年,西大街拓宽取直工程,东起火神庙,西至头道牌楼,全长2.5公里,宽30米的昔日御道,1994年改沥青为水泥路面后,至今风采依旧。
近年,先后修建了下营坊路、碧峰门路、山庄东路、车站路、东大街路、东环路、西环路、南环路、北环路,同时拓宽了南营子大街、丽正门大街,使市区道路总长达135.8公里,总车行道面积达168.9万平方米刘丛丹年龄。

1983.承德市区街道

1983.承德市区街道

1990年代 翠桥路

1990年代 南兴隆街

2000年代 清风街的市场

承德街边早市

1997年 整修中的南营子大街

2010.承德新建武烈河大桥

2011.承德市区广场花坛
而未来,承德已经变成了这样……
京沈高铁即将通车,
京津冀进程越来越快!

普宁机场已经起飞
未来的新航线将越来越多

承德蓝成为了承德象征
这座城市越来越美!


承德孙若怡,希望你越来越好!
2018,我们一起努力吧!
注:以上内容来源于承德紫塞网、承德市规划局,感谢各位同仁的努力,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