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朝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天台之窗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53)元杂剧的基本知识-徐子曰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53)元杂剧的基本知识-徐子曰


时间到了元代,咱们中国的社会就出现了很大的变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元代是蒙古人建立的王朝,当时的蒙古人在很多方面跟汉人相比,是处于落后状态的。而且,蒙古人对汉人来讲,是异族入侵,所以,直到现在,也有人提出元朝是不是我们应该算是中国的一个朝代的问题。蒙古人进入中原以后,实行的是民族压迫的政策,当时的人们被分为了四个等级:蒙古人是第一等;色目人(包括西域各民族和西夏人。)是第二等;汉人(契丹族、女真族及之前生活在金国境内的汉族人)是第三等;南人(最后被蒙古人征服的南方各民族的人)是第四等。这种等级制度,让以前南宋地区的代表着先进文化的人受到了压迫,就算你再有本事,也没有用。

而且,蒙古人也不重视科举考试制度,这就让当时的那些文人失去了上升的途径,没有了前途。所以这些文人和统治阶级的关系慢慢地就疏远了,和普通百姓直接的距离却慢慢地靠近了。所以,这些文人开始的文学创作,也就和以前的朝代有了很大的不同。
元朝的文学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杂剧。后来,人们把杂剧和元散曲合称为元曲,成为了和“唐诗、宋词”并列的能够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形式。
元代的杂剧其实跟咱们现在的京剧、越剧、河北梆子等一样,是一种戏曲。只不过他的年代比较早,是处于戏曲刚刚成熟的阶段。元杂剧有自己的特色:
在结构上,它基本上是四折一楔子(也有例外。)。这是什么意思呢?
拿现在的话剧来举个例子。话剧是分“幕”的,一个剧本会分好几幕,杂剧里的“折”,就跟这个“幕”类似。一折就代表着一个故事单元。

红色圈中的小木条就是楔子。
楔子本来是咱们传统的木工手艺里插入木器的榫(sǔn)头中让它更紧固的小木片。在杂剧里,指的就是对整个的剧情起到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戏或者过场戏,它可以放在开头,也可以放在整个杂剧的中间。
元杂剧的唱词和演唱也有它的特点:元杂剧的核心就是唱词。同一出戏的每一折都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做成,并且要一韵到底。如果按照咱们上面说的一出戏有四折,也就是说要有四个不同的宫调。咱们现在学音乐,曲子会有A调啊C调之类的,杂剧中的宫调跟这个也差不多。比方说它有正宫、黄鈡宫等。
元杂剧通常限定每一个剧本由正旦或者正末两类角色中的一类进行主场。正旦唱的本子就旦本,正末唱的本子叫末本。什么是“旦”和“末”呢?你想想啊,咱们现在的京剧里面,经常提到的是“生、旦、净、末、丑”五中角色。元杂剧里面是分为“旦、末、净、杂”等角色。旦是女演员,这样的话,老旦、小旦的意思就很容易明白了。末是男演员。净是地位低下的喜剧性人物。杂就是除了上面的角色之外的其他角色。
后来的戏剧中的角色,咱们说了,是生旦净末丑。这又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扮演男性角色的,其中包括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小生:主要扮演年青英俊的男性角色。武生:主要扮演的是勇猛战将或是绿林英雄。红生:专指勾红色脸谱的老生。除去红生和勾脸(即在脸上画有脸谱)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脸的,即扮相都是比较洁净俊美的。

旦行是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旦行分为青衣(正旦):端庄娴雅的女子。花旦:天真活泼的少女或性格泼辣的少妇。武旦:扮演勇武的女性人物,特别是打出手。刀马旦: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不用打出手。老旦:老年妇女。彩旦:滑稽诙谐的喜剧性人物。

净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净行可分为正净(大花脸):地位较高,举止稳重的忠臣良将。副净(二花脸):俗称架子花脸,大多扮演性格粗豪莽撞的人物。武净(武花脸):以武打为主的角色。

丑行又叫小花脸、三花脸。包括文丑:伶俐风趣或阴险狡黠的角色。天台之窗 武丑:精明干练而风趣幽默的豪杰义士。

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多数挂须。又细分为老生、末、老外。
元杂剧中还有宾白。杂剧都是以唱为主的,以说白为宾,所以说白就是宾白。宾白其实就是杂剧里面的人物说的话,有的时候就是口语,大多数时候是用诗词或者顺口溜一样的押韵的文字。
在杂剧中池早早,演员们要做的各种动作、表情等,被叫做“科”。比如剧中的人物要表演哭,就是做哭科,要表演打人,就是做打科等。
【长按二维码,关注徐子曰】
听课请加入徐子曰学习群6群 438253828,可直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