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朝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怎么去雷神岛蔡齐:安邦有道术,刚直真状元-洪村那些事

蔡齐:安邦有道术,刚直真状元-洪村那些事



在平度北郊20公里,有一处名叫茶山的秀丽山丘。它北接大泽,东邻崮山,蜿蜒起伏,姿态万千。缘山径逶迤前行,至山丘半腰处,可见一座石亭。石亭灰柱青瓦,下遮一眼古色古香的水井。古井又名状元井,其源为汩汩山泉,其内则茂草深深。井口数米外,立有一通碑额为“流芳百世”的石碑。

相传这口古井,是北宋真宗年间科举状元、参知政事蔡齐少时钟爱之物。他为布衣时,曾结庐山丘之上。每日朝阳升起,他先汲水洒扫,再静心读书,终金榜题名。石碑镌刻的文字,多已磨灭难识。但历代士子百姓取水祈福的盛况,仍能从残存字眼中依稀可见。
“蔡齐蟾宫折桂后,皇帝赐他跨马游街的待遇。后世状元游街,便从这里开始。他顶着状元光环出仕,为官兢兢业业,怜悯百姓、平反冤狱、赈济灾民陆盈盈,深受爱戴。”平度市文化馆原副馆长陈传瑜说。
蔡齐的事迹、状元井的传说,犹如洁白灿烂的晶玉,融入平度百姓的血液中、记忆中,相传千载,绵延不绝。
儿有大志,宜善视之
蔡氏一族,原居于河南。“在河南巩义市芝田镇,有一个叫蔡庄的村落,它就是蔡齐的祖籍地。”平度市博物馆原副馆长高瑞吾说。
原籍中原腹地的蔡氏一族,缘何辗转远徙,来到千里之外的胶东滨海?这和蔡齐曾祖父蔡绾的仕宦经历密切相关。
五代十国时,蔡绾经朝廷委派,赴胶水(今平度)任县令。当时天下扰攘,乱军盗贼肆虐,生灵涂炭。蔡绾在平度“专门崇尚道德教化,不执着于严刑立威”。春种秋收的二季,他都要依循农田巡查一番,勉励督促百姓勤于农桑。
蔡绾在平度九年,“憔悴,瘦癯,黎黑,胼胝”,劳累辛苦甚至超过了普通百姓,有上古良吏的风采。当时天下纷争,蔡绾保境安民、劝课农桑,让平度百姓享受到弥足珍贵的和平岁月。所以当他受命离任时,百姓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将官道围堵得水泄不通。他们或沿路而跪,或环绕在侧,嚎哭不止,诉说不舍。蔡绾看到百姓情真意切,老泪纵横之余,决意迁籍平度,后世便以此为家。
蔡绾为官清廉,勤于治民,疏于理财,不置产业。他教育子侄辈,为人做事当洁如美玉,清清白白。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后世子孙爱好修身为文者众,都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素养。
蔡绾次子蔡邻,毕生隐居丘园,以研读儒家典籍为乐。蔡邻之子蔡梦说(蔡齐之父),同样博通经史,善于诗文,是宗族里文学素养较高的成员。
成于斯、长于斯的蔡齐,也受到氤氲家族诗书氛围的熏染。
年方总角,蔡齐便能作技惊四座的诗歌,显露出不凡的文学天赋。外加他相貌奇伟,眉毛和眼睛宽阔耸立,见过他的人都暗暗称奇。
天有不测风云,蔡梦说离世后,蔡家拙于理财的弊病开始暴露,家境一落千丈,蔡齐只好到彭城(今徐州)依附外公刘氏。
当时的真宗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状元李迪,正在徐州任知府的副手——通判。他掌管一州的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此外,李迪对文教也极为热衷,常于公务之暇巡查书院、访求名贤。一次偶然的机遇,他看到了蔡齐所作的诗歌,忍不住赞叹道:“此子有大志向,将来必有所成,应该好好对待他。”
34岁的李迪,刚刚状元及第,意气风发。17岁的蔡齐,已凭借过人才华,给这位状元郎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命运有时就是如此巧合和奇妙。十年后,蔡齐将沿着李迪曾走过的道路,成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的状元。
状元给驺,自(蔡)齐始也
与李迪不同,蔡齐状元及第后,享受到更为隆重的礼遇,并开创了后世状元极为看重的仪式——“跨马游街”。
蔡齐高中状元,是内在学识和外在品貌的双重结果。
但在应试之初,却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小插曲。
起初,州府向礼部报送本土才子的名册,胶东将蔡齐列为士子头名。蔡齐却郑重其事地写信给礼部,举荐同乡史防为第一,自己则甘居次席。
于功名利禄的谦逊礼让,一直贯穿蔡齐为官做人的始终。
宋代考取功名,需要各地举人先在礼部参与“省试”,通过者方能参加殿试。大中祥符八年,是科举“糊名法”第一次在省试中实行。试卷卷首的考生姓名、籍贯和初定等第,都被封住,防止评卷官徇私舞弊。
“糊名法”施行后,真宗高兴地对宰相王旦说:“举人似乎非常害怕糊名考试,但有才艺的却因公正而异常欣喜。”
糊名法让才学出众者,得以脱颖而出。德才兼备的蔡齐自然顺利地通过省试,进入了殿试环节。

当年的殿试考题,是真宗亲自出的难题、怪题。他从西汉政论家贾谊的《治安策》中,撷取“夫天下,大器也。今人之置器,置诸安处则安,置诸危处则危”一段话,让士子们论述“置器”的重要意义。
通过省试的士子,都是一方英伟之士,论述阐发自然为其所长。要从仿如璀璨星河的卷牍中露出锋芒,难度可想而知。
真宗读到蔡齐的文章,有“想让快倾倒的大厦得到安稳,工程非常巨大”的句子时,高兴地对身旁的宰相寇准赞叹:“得人矣。有安天下之意,此宰相器也。”
当时凡是中进士名次靠前的,皇帝都要召见,经过亲自提问,面试他们的相貌、谈吐和才质,多番考察选拔再钦定第一。
蔡齐仪态俊伟,是远近闻名的大帅哥,当日衣冠又风采卓绝,犹如鹤立鸡群一般。真宗亲自策问,认为他举止端重、进退有法,没人能胜过他,便钦点为状元。
当年一同登第的,还有名臣范仲淹,以及他作品《岳阳楼记》中提到的滕子京,还包括王安石的父亲王益。
26年后,范仲淹为这位同年状元写下了一篇声情并茂的墓志铭。回忆当年科考接受真宗面试考察时的情景,范仲淹仍然服膺蔡齐“堂堂伟伟,进退有法”的卓荦风采。
在这篇墓志铭里,范仲淹赞叹蔡齐为官“以进贤为乐,以天下为忧”。在这里,范氏“忧乐”思想已具雏形。五年后,他在《岳阳楼记》中,进一步将它扩散阐发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也许真宗太过喜爱蔡齐的文采风流,夸耀之余还嫌不足,又打破陈例,让禁军金吾出七位侍从,为蔡齐在汴梁大街开道护卫。城中百姓闻听新科状元是个英俊才子,争相涌上街头,一睹他的真容。再看蔡齐,乘高头大马,着御赐锦袍,配状元红花,执丝制软鞭,享受着众人的艳羡和欢呼。
此后,高中状元、跨马游街,成为古代士子渴望的无上殊荣。
使百万口活而不饥
状元头衔的兴奋感消退后,就要正式踏入仕途生涯,接受命运的折磨和考验。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仕途的坎坷和挫折,淬炼着一个人的品性和操守。意志薄弱者容易随波逐流,意志坚强者才能初心坚守。
蔡齐很快就遇到了一项挑战。在中央任职不久,他被派往兖州任通判,协助知州王臻管理一州事务。
王臻性情急躁,治民严急,把苛察作为首要。他虽然惩治了许多不法之徒,却也牵连了不少无辜百姓。
蔡齐上任后,以“宽柔”治理州务,与王臻一张一弛,以求公允。他裁损苛政,平理积狱,许多冤屈的百姓得以平反昭雪。
第二年,蔡齐调任潍州通判,接手繁琐的税务案件。有人被告发曾伪造税印牟利十余年,此案先后牵涉数百人。蔡齐调查了解后,不免为案情重大而心惊胆战。他认为:“从百姓处盘剥利益,导致百姓无处可逃,大概是律法催生奸民,这其实是为政者的过失。”他将此案缓为审理,最后减免死罪十余人,其他人则无罪释放。潍人都感激地说:“公德于我,使我自新为善人。”
怜悯善待百姓,蔡齐始终如一。后来他得罪太后,仕途受挫,被贬为密州知州。知州任上,蔡齐也没有一丝消沉。当年密州大旱,蔡齐免除公田地租数千石稻谷,又请求朝廷减免徭役赋税,松弛盐禁政策,让百姓能够通过贸易换取食物。经他积极赈济救灾,因灾死亡人数微乎其微,当地人感恩戴德地说:“使吾人百万口活而不饥者,蔡公也。”
北宋时,黄河开始进入泛滥活跃期,沿岸百姓深受水害荼毒。当时有大臣认为应堵塞决口,蔡齐却认为:“水性向下,黄河以北地势卑下,顺其水流来疏导,可以让澶、滑二州没有壅溃的隐患,当地百姓也能安然无恙。”皇帝听从了蔡齐的意见,澶、滑之地果然不再受泛滥之苦。
后来有南海交趾(今越南)酋长虐待部落百姓,八百多部众请求归顺宋朝。宋仁宗将此事下发廷议,多数人认为“叛蛮不可纳,宜还其部”。只有蔡齐认为,他们为免于酷刑千山万水投奔求生而来,定然不会归去。如今荆湖之地有闲田,如果让他们自营生路,可以让他们安定下来。如果放任回去,他们必然散入山谷,变成盗贼,成为地方安定的后患。但廷臣并未听取蔡齐的意见。果然,蛮人很快作乱,杀死将兵十余人,宜、桂以西皆陷入恐慌。过了许久,变乱才平息下来。
晚年的蔡齐,因受两位宰相的政争牵连而外任颍州。颍州任上,蔡齐已至人生暮年,百病缠身,但爱民怜民的初心未曾改变。他去世后,故吏朱寀自河南赶往颍州料理后事。颍州的小吏百姓看到朱寀,泣不成声地带着他,指着蔡齐曾涉足的地方说:“这都是蔡公的遗迹啊!”蔡齐虽死,百姓犹号泣思之。百姓的怀念和悲伤,皆源于蔡齐实仁行恩,百姓受惠无穷。
以恩废法,如朝廷何
对黎民百姓,蔡齐总是一副怜悯爱护的热心肠。但对达官贵族、外戚权贵,他却不卑不亢,毫无怯意。
真宗晚年,蔡齐因惩治贪官得罪了朝中的用事高官。从地方调往中央几个月后,因权臣从中作梗,他一直得不到皇帝的召见。后来,还是真宗自己想起了这位曾被赏赐跨马游街的状元郎,将他召入殿中,询问治国大事。
仁宗刚即位时,朝政大权操控在宰相丁谓的手中。他结纳同僚,排挤寇准,打击异己,渐有朋党之势。他想将蔡齐收入门下,便许以知制诰的官职来拉拢他。
在宋代,知制诰负责起草诏令,位置清要。一个士大夫能成为知制诰,不仅意味着成为皇帝近臣,而且也得到士大夫精英认同。在他人眼中的香饽饽,蔡齐却坚辞不往,弃之如敝屣。
寇准在丁谓“处心积虑”的打击下,罢黜官职。蔡齐感叹道:“我受先帝知遇之恩,以至于此。怎么能接受权臣胁迫?得罪他们,不是我所畏惧的。”
外戚钱惟演谄附丁谓,二人朋比为奸,在朝中迫害忠良。寇准本为国家重臣,在澶渊之盟中曾立有大功。但钱惟演进入枢密院后,尽力消除寇准的影响。蔡齐对仁宗说道:“寇准,是社稷之臣,忠义闻于天下。如今遭受如此待遇,怎能让天下人信服?”丁谓知道后,对蔡齐恨得咬牙切齿。
不久,丁谓失势,党羽作鸟兽散。蔡齐因不肯阿附,被提升为礼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不久,蔡齐又升任知制诰,当上了丁谓曾允诺的职务。
得罪权臣,蔡齐不怕。得罪太后,蔡齐也不惧。先是河阳守钱惟演上疏请求额外赏赐本镇驻守官兵,太后本来想允诺。蔡齐却说:“皇上刚即位不久,惟演是太后的姻亲外戚,更应该正身立朝,不能私下为州兵求赏,贩售私惠,摇撼众心。”他接着上疏弹劾钱惟演,朝野大震。太后闷闷不乐,对蔡齐有所不满。
接着四川大户人家王齐雄因杀人而被罢官。但因为他是太后的姻亲,没有等到大赦天下就官复原职。蔡齐知道后,悲愤叹息道:“如果真是如此,法令便成了儿戏。”第二天,他入宫奏事直称:“齐雄仗势杀人,不仅免死,还能授以官职,这是因私恩而废法度。”仁宗念及母亲的颜面,便和蔡齐商量:“把他的官职降一等如何?”蔡齐又说:“以恩废法,如朝廷何?”仁宗被说得面红耳赤,只得勉强同意,将王齐雄交刑部议罪。太后知晓事情来龙去脉后,大恨之。
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太后令人修建景德寺。工程完工之际,她诏蔡齐来作文纪念。当时宦官罗崇勋主持寺庙修建事务,为了给自己的工作涂脂抹粉,他暗地派人告诉蔡齐:“好好写,让你当参知政事(副宰相)。”蔡齐听说这话后,愤怒地说:“怎么能对我说这种话?”他便故意拖拉不写,久久无法交稿。催稿的使者接二连三上门,蔡齐就是推脱写不完。罗崇勋因而恼羞成怒,在太后面前屡进谗言,诋毁蔡齐蔑视皇家威仪。虽然有参知政事鲁宗道的极力周旋,但蔡齐还是被贬官礼部郎中,出为西京留守。
后来皇太后驾崩,遗诏令仁宗尊奉杨太妃为太后,继续垂帘听政。仁宗听从了这道建议,召百官前来庆贺。蔡齐却说:“今天子明圣聪睿,尊奉太后十余年。如今刚刚躬亲万事,以慰天下之心,怎么能又让女后相继称制呢?这是自古以来没有的情况。”他一再阻止大臣前去朝贺,还不断上疏申明己意,虽然遭到驳斥也毫不动摇。
在蔡齐一再坚持下,杨太妃垂帘听政一事终于没有施行。因为此事,蔡齐“忠君”之心,给仁宗留下深刻印象。
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蔡齐先迁礼部侍郎,再任参知政事,成为宋廷的副宰相。第二年,又赐号推忠佐理功臣,进阶正奉大夫,勋柱国。
皇帝给予蔡齐荣禄和恩宠,蔡齐回报以正直和辛劳。但对于皇帝的不妥之处,他也毫不掩饰,当面指摘。仁宗废郭皇后,以京师富人陈氏之女有色,想选入宫立为后。蔡齐以为不可,拉着皇帝的衣服不让走,从早上7点一直辩论到中午11点,连口中唾沫也干涸了。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蔡齐终于战胜仁宗。仁宗“稍悟”,将该女子送还本家。
天下推之为正人
对于权贵朝臣,蔡齐刚正不阿,绝不沆瀣一气。对于关系社稷稳定的大事,他总是运筹帷幄,轻松化解,颇具政治眼光和政治手腕。
蔡齐任参知政事后,京师内流传荆王造反的流言蜚语。皇帝近侍机构内侍省抓捕到传播谣言的小吏,下狱审讯,牵连数百人。仁宗知晓此事后,非常恼怒,要求蔡齐穷追猛打,一查到底,弄清传言从何而来。蔡齐经过一番访查,认为这只是没有根据的谣言而已。仁宗却极为重视,督促越来越严厉,有时一日竟下数道奏章追问。官府不知如何是好,京师也陷入骚动。
蔡齐忧心忡忡,认为如此缪妄的谣言,只是无事生非的好事者编排。朝廷一再严查猛治,不仅民间议论纷纷,也让荆王危疑难安。蔡齐一晚连上三道奏疏,指出其中利害,仁宗这才如梦方醒,醒悟了事态的严重性。他同意蔡齐的主张,只是鞭笞了传谣的数人,中外情绪很快安定下来。
对于宋朝而言,北疆的辽国是无时不在的军事压力。辽国的一举一动,时刻牵动着宋朝君臣的神经。一次边疆传来急报,言辽国在幽州祭天,屯兵于边界上。宋朝的前线部队惊扰骚动,汴梁城内人心惶惶,朝廷内部也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应该派遣大军备边,以防不测。蔡齐曾经出使过辽国,会见过辽国皇帝,对辽国渴望和平的意愿非常了解。他认为辽军必定不会有下一步动作,后来双方果然相安无事。
蔡齐在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重要岗位上,遇事无所回避,没有牵绊和畏惧。他每次有建议被皇帝采纳,都是恭谨谦退,从不自鸣得意,“天下推之为正人,缙绅之士以为朝廷重”。
忠正之士,也会遭受无妄之灾。当时两位宰相吕夷简和王曾,因政见不同时常发生龃龉。蔡齐虽然居中调和,但吕王二人的矛盾却日益激烈,以致争到了仁宗驾前。因为吕王二人皆有过错,仁宗将他们悉数罢职,连蔡齐的参知政事也被免去了。
不久,蔡齐出知颍州(今阜阳)。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四月四日,蔡齐以疾病卒于官任上。
关于蔡齐的死因,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自年轻时便好酒的习惯,毁灭了蔡齐的身体健康。蔡齐酒量极大,高中状元后,虽勤于政务,闲暇也饮酒不止。“蔡齐几乎每天都饮烈酒,每次都是酩酊大醉。这样非常伤害身体,蔡齐的英年早逝,大概也是和饮酒有些关联的。怎么去雷神岛”陈传瑜说。
蔡齐在颍州任职时,虽为贬谪之臣,但对国事也牵挂在怀。他听说北宋和西夏战事陷入胶着,每日恻然有忧国心。他写了《安边策》上奏皇帝,还让弟弟向朝廷详细申述自己的主张。
蔡齐死后,朝廷赐谥号“文忠”。范仲淹为他作《户部侍郎赠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对他的风采和政德高度评价。文坛大家欧阳修作《蔡文忠公行状》。多年后,皇帝还对臣子说:“最好的参知政事,只有蔡齐和鲁宗道两人而已。”
如今的平度茶山状元井,仍会迎来众多汲泉而饮的人们。他们饮完泉水后,大概会再往上行几步。那里有一间茅草石屋,相传是蔡齐幼年读书的地方。
摘自《大众日报》,鲍青
历史消息
“黄金周”变“婚礼周”,份子钱的前世今生原来是这样
南山防空洞
祖国,生日快乐!
终于来了!2017年9月起,全国中小学语文将统一使用新教材!
历史遗迹|洪村炮楼
历史文化|千年银杏
仙人洞传说
夜读|虽然世界太多无奈,但我们可以就此沉默
故事会|爆炒好日子
幽默笑话|公司着装规定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