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朝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尼泊尔攻略王阳明:心念奏立之德-平和新闻

王阳明:心念奏立之德-平和新闻
点击标题下「平和新闻」可快速关注
王明阳的故事
在闽粤交界的边陲,有一座漳州市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它就是平和县九峰镇。这是一个阳明过化之地。每当我们穿越时空去品读九峰历史文化时,一定会惊奇发现,在其文化蕴育和发展过程中,王阳明这位先哲圣贤的身影总是让这方子民高山仰止,庞祖云甚至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

500年前,王阳明将略平生非所长,也提戎马入汀漳,奉诏来到这块烽烟四起、骚然三省的化外之地,历经两个多月的进兵征寇驻旌戈,南国已忻回甲马,东田初喜出农蓑。从那时起,割南靖清宁、新安二里,在昔日的河头大洋陂(今九峰镇)开县立治,使祸乱之渊薮成为久治长安之地;从那刻起,在闽粤两省交界处的这方水土,就堂而皇之地成为中国版图上的一个县,平和也便有了自己的名字,九峰也就因此而成为平和长达400多年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从此,曾经的大山长谷、险阻辽绝、政教不闻之区,开启了文化昌明、教化昌盛的行程,得以文脉延续,薪火相传,民风淳厚,人才辈出。500年来,王阳明已融入平和、融入九峰,阳明文化更是根植于平和大地。每当我们行走在九峰的山水之间,耳畔依稀听到砺箭磨刀之声,眼前依稀呈现平定乱局的景象,无时无刻感受到阳明印记。
一人之德,邑人感念,立祠以祀。在平和置县500周年之际,我再一次来到九峰东郊,走进王文成公祠的遗址,用心去感怀先哲的肇造之功、教化之德……

明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529年1月9日)辰时,57岁的一代名儒王阳明留下“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千古名言,瞑目而逝。为缅怀王阳明的功德,在其去世之后,凡是王阳明生前曾经活动、过化的地方,百姓纷纷立祠以祀。作为王阳明立功第一站的平和县,自然也不会落下为其建祠长年祭祀这等大事。明万历癸丑《漳州府志》记载:“阳明祠,在儒学西南隅,嘉靖三十三年(1554)佥事梁佐命知县赵进建。”也就是说,有文字记载的平和县最早祀王阳明的专祠——阳明祠,是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距其去世已有25年之久,此时的平和县,已是百废俱兴,太和瑞气。由福建按察司佥事梁佐(云南大理卫人尼泊尔攻略,进士)督令时任知县赵进(江西南丰人,监生)筑于县城九峰镇的儒学西南角。
阳明祠因岁久而倾圮。到了明崇祯六年(1633),刚刚到任才几个月的知县王立准(字伯绳,浙江台州临海人,选贡)便以“旧祠湫隘卑庳”为由,“移建于东郊”。迁建具有影响力的祀祠宗庙,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挑动人们神经的重大敏感事件,无论的官方还是民间都慎之又慎,不敢有任何疏忽。王立准知平和县不久,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迁建在平和县具有指标意义的阳明祠呢魅王掠妃?


我们透过“一代完人”黄道周的《王文成祠碑记》可窥见一斑:“于时,主县治者为天台王公立准,莅任甫数月重降巨猿,百废俱兴,行保甲治诸盗有声。而四明施公莅任吾漳八九年矣,漳郡之于四明,犹虔吉之于姚江也。王公既选胜东郊、负郭临流猎艳宝典,为堂宇甚壮,施公从姚江得文成像,遂貌之异世草木师,并为祠费具备,属于纪事。”从这段记述里,我们已清晰看到时任漳州知府的施邦曜(1585—1644,字尔韬,号四明,浙江余姚人)在平和阳明祠迁建过程中那运筹帷幄、居中协调的身影。无论是祀祠迁建资金的筹集,还是题匾“正学崇勋”,都有他亲力亲为的功劳,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从老家余姚带来王阳明的像,并按此塑像立于祠中,以供百姓顶礼膜拜。


施邦曜是何许人也?为何甘愿屈府尹之尊贵去重视一个县的祀祠迁建事宜呢?据乾隆四十一年《漳州府志》记载:“施邦曜,字尔韬一路芳妃,余姚人。万历癸丑进士于辰辰。天启初,为工部主事。时魏珰擅权,曹郎皆奔走门下;邦曜独不往,忠贤衔之,乃亟请补外,出知漳州府夜栈。明爽廉干,被服布素而丰仪峻整,人不敢干以私。下车,首锄诸豪强不法者。赈旱荒、平盐政周丽琪,威惠并行;漳人呼为‘施青天’……” 透过志书的描述,我们仿佛看到当年施青天在漳时锄恶豪铲劣绅,赈灾民平盐政,建工事保郡城的伟干身影,留下的是他废寝忘食、躬身亲为、鞠躬尽瘁的精神风采。另据《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三》记载:“邦曜少好王守仁之学,以理学、文章、经济三分其书而读之,慕义无穷。”可见,施邦曜是一位阳明后学的优秀王门弟子。施邦曜在知漳州府期间,将王阳明的文献资料分理学、文章、经济三帙进行分类整理,汇编成《阳明先生集要》,共三编十五卷,并于明崇祯八年(1633年)授梓于平和知县王立准督刻。这部《阳明先生集要》刊刻后,曾一度成为王阳明著作的基本资料,为阳明学的研究、传播发展发挥重要贡献。透过漳州知府施邦曜、平和知县王立准这两位浙江籍官员在漳州府、平和县的为官理政、弘扬阳明学说的活动经历,我们不难理解迁建阳明祠会排上他们重要议事日程,列入用心抓、使全力推动的重点项目;也就不难了解平和县阳明祠移建于县城东郊之后的规划、建设等等一系列的事宜是一种水到渠成的功业政绩,无需再着墨叙之吴起守信。
阳明祠移建于县城东郊,祠三进,面阔三间,并命名为“王文成公祠”。祠中竖立王守仁塑像,知府施邦曜“从姚江得文成像,遂貌之,并为祠费具备”血王的疯妃,还题匾“正学崇勋”。时任詹宫学士黄道周应约作《王文成祠碑记》,碑文勒石,置于祠中。之后单田方,公祠历经岁月风雨的洗礼,虽有倾圮,但也屡有修茸。据乾隆四十一年《漳州府志》记载:“……康熙五十(1711年)年,知县郭彩(镶白旗人,监生)廷修;五十七年(1718年),知县王相(山东诸城人,副榜)重修。”又据清道光十三年《平和县志》记载:“……乾隆十一年(1746),知县周芬斗捐置祀田。”……等等不一一再列。1957年,王文成公祠倒塌,祠址被辟为平和县水轮机厂。从中,我们可以想象阳明祠或王文成公祠当年华构的全貌以及学子们争趋瞻仰的盛况。
现在,王文成公祠虽然已倾圮无存,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但平和百姓依然缅怀这位先贤圣哲,念念不忘是他的奏请添设县治之功缠身龙,念念不忘是他的教化移风易俗之德。如今,当人们行走在和邑大地上,阳明公园、阳明路、阳明投资……镶嵌点缀其中,“阳明”的名字在不断延伸,“阳明”的内涵在不断深化,那是一座座平和百姓心中无形的阳明祠,是对王阳明永远的祠祀。因为,生活在阳明教化之地上的百姓懂得感恩、记得念怀……

权威县域新闻,海量官方资讯;深度媒体解读,新鲜民生万事,尽在《平和新闻》!
您的意见和建议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和新闻》(微信号:fjphxw)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答复。您的参与,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谢谢关注!
责 编 | 庄 玮审 核 | 朱国文
监 制 | 罗小雨总 监 | 黄荣才
来 源 | 平和县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