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朝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尘埃落定txt下载百岁抗战老兵的心愿-孟夫子看今朝

百岁抗战老兵的心愿-孟夫子看今朝

栏目题词: 翟翕武(百岁抗战老兵,原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省顾委副主任)
老兵档案
郑双龙,男,1919年7月生,浙江省武义县茭道镇南仓村人迷你寒冰虎。1940年考入黄埔军校第17期,1942年毕业后被分到国民革命军第63师。因回家探亲与部队失联,与人自行成立抗日自卫中队,与鬼子周旋。之后,任第32集团军总部特务营第二连排长,担任司令部的警卫工作,并负责看守日军俘虏。解放后,务农为生富坚勇树,曾任村老年协会会长。晚年学中医、练气功、习打坐,寻求健康之道。

现年100岁的抗战老兵郑双龙。记者孟万成 摄
还是在武义县茭道镇南仓村口姜由美,100岁的郑双龙早早就在等候我们。“本来要骑车去八字墙赶集的,听说你们要来,早上就一直在等。看到你们还和那天一样好,真欢喜。”
2014年9月,记者曾花了三小时的时间听他回忆抗战故事。他说一吻赏英雄,打日本人不为别的,就因为“强盗来了要赶走”。时隔三年多,郑双龙依然精神抖擞,脸色很好。他给记者寄来一封信,说想聊聊百岁心愿———关于自己的去处,关于这个村子的未来全能球王。

当地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定期探望郑双龙。
因为一首《松花江上》报考军校
哪怕时隔近80年,郑双龙回忆当年的抗战故事,脑海里仍能清晰浮现每一个画面。他演示每一步军训动作,立正、稍息、齐步走,向右转、敬礼,有模有样。
1919年7月,郑双龙出生,排行老三,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姐姐。父母都是农民,却一定要让他读书。在农村孩子读书还不普及的年代,他从小学、初中,一直读到湘湖师范学校,在同龄人当中,读书算多的。

去年7月30日,当地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给郑双龙过了一个丰富多彩的99岁生日,令其永生难忘。
在湘师读了1年,黄埔军校来金华招生,他就去应试,成了黄埔军校第17期学生。那一年他21岁,家中已有怀孕待产的妻子。他说之所以去考军校,是因为校园里流传的那首《松花江上》。“日本人虽然还没打到浙江,但我们都知道北方在打仗,武义、永康一带都在抽壮丁、拉壮丁。为了国家民族,我决定去当兵。”
赴重庆军校报到,他们在路上走了三四个月。步行至长沙城时,看到了被烧成一片废墟的空城。到黄埔军校后,因前线战事吃紧,为了早点毕业上战仁心仁爱场张宪华,学生白天晚上都要学习,晚饭后还经常到野外演习。他们还经历了日军轰炸成都、重庆,日机甚至停到成都机场。

发红包,送礼品。
1942年,郑双龙从黄埔军校毕业,被分到第63师,部队驻在兰溪。他返家见到多年未见的家人,儿子都已三虚岁。几天后,他想赶去兰溪与部队会合,却不想当时武义已沦陷,他就和倪云腾、颜金元、王放等人一起,到乡公所收了一些枪,成立了抗日自卫中队。他们还在鬼子眼皮底下溜去“借”手枪。

量血压。
之后,他去第32集团军总部,在特务营第二连当排长,负责司令部的警卫工作。在丽水县碧湖镇采桑村,周边的国民党部队如果抓到日本俘虏洪荒接引,会押解到总部来,他在特务营时看守过3个日本俘虏……

剪指甲。
感知生活起伏,唯愿能见村容更美
晚年的郑双龙更懂得生活。他患过直肠癌,66岁那年开过刀,治好了。随后,他在朋友的介绍下接触了中医。“我朋友的父亲是老中医师,他借我一本药书,偶尔看到闭气功,就开始尝试。”一开始,他也只能闭气几秒钟,如今,30多年过去,他已经能够闭气半小时。“我不信任何封建迷信,只是讲求调心、调息、调身。每天早上,起来就做几组养生动作,天气好时去屋后山脚的樱桃林打坐,这都要讲求均、匀、深、细。”

郑双龙与少先队员们共同品尝蛋糕及长寿面。
打坐结束,他回家吃完早饭,出去转转,或者到田里干活,去山上砍柴,不怎么待在家里。晚饭后,到村里代销店跟人下几盘象棋,8点多回家睡觉。得空他还会骑着自行车,到两三公里外的永康八字墙赶集凑热闹。
六年前,他还经历过一次生死考验拼塔安,甚至去医院抢救,后来仍是自己放正心态自己调整才好转病情。自此,他更加宽心豁达。

给郑双龙过生日也邀请了当地一些老人参加,经费由志愿者自筹而来。
除此之外,郑双龙每天必做的就是绕着村里小道走走看看。尾关优哉90岁以前,他都是村老年协会会长,对村里事情很关心。这两年,“五水共治”、垃圾分类在农村推行,他觉得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但是老百姓意识还要加强。
“政府希望农村环境改善的办法都是好的正室谋略,执行还是要靠人。譬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好,老人家能不能也自己出出力,公共废地种菜帮补食堂,也算老有所用;譬如,‘五水共治’从山涧源头管起尘埃落定txt下载,沿溪每户人家都要包干;再譬如垃圾分类,我看金华好些村子就是全国典型,我们也要学……”郑双龙带着记者一边走一边说,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南仓,全村最年长的他深情满满。



练气功成为郑双龙晚年的最大嗜好。
郑双龙说,古人有云“五十而知天命”,实际经历过病痛生死的人,更懂得珍惜,平常心对待万事。对于自己,他只希望以后能够无疾而终。如果生活不能自理了,就去养老院,不给儿孙添负担。大前年林采薇,他还通过武义县红十字会联系了浙大医学院,办好了遗体捐献手续。“本来想器官捐献,但是年纪太大了没用。我死后,就想把遗体捐献出去,让年轻医学生做研究,也算有些用处。”

记者在采访郑双龙后与其合影留念。刘宣伟摄
家里几份报纸,是郑双龙每日必看的,他靠着这些了解国家大事。说到国家,几年前,他曾写过一副春联贴在大门上:“祝祖国繁荣昌盛,盼台湾和平统一”。他说,自己一个百岁老人,已无法为国出力,只希望国家越来越强大,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根据郑双龙口述整理,感谢武义县新青年志愿者爱心传递大队的大力支持)
孟万成,孟子71代孙,昭字辈,60后,从事新闻报道30余载,长期致力为社会弱势群体代言,系著名维权记者,现供职于浙江一老牌知名新闻媒体。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用,奖金从优。邮箱:mwc1023@sina.com,QQ:975112589
打赏作者,请长按下方二维码,谢谢!

关注我,请长按下面二维码

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那就请你在阅读后点赞并转发吧,以示鼓励!当然更希望留下你的评论绝代智将,有感而发,一语中的。你的真知灼见将有机会获得知名书画家的作品奖赏哟!
热心读者、优秀评论员奖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