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朝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废旧发电机改革开放40周年相关考点整理,高中生必看-青少年升学规划中心

改革开放40周年相关考点整理,高中生必看-青少年升学规划中心

导读
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一重要时刻的背后,有哪些知识点、考点需要高中生尤其是高考生特别注意呢?下面接着看高中各科名师对相关考点的重磅解读!
一、语文
与改革有关的古诗文名言
创新
1、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诗经)
2、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3、 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4、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5、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6、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汉·刘安)
7、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传》 )
8、 德贵日新。(康有为《论语注》卷九)
9、 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1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1、不日新者必日退。(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12、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朱熹《朱子语类》卷八 )
改革
9、 变法则民智,变法则民强,变法则民生。(清·谭嗣同)
10、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斯于利民。(清·魏源)
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
12、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
13、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清·梁启超)
14、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15、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汉·杨雄)
作文押题及相关素材
作文押题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40年前,我们穿衣服崇尚“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40年后的今天,商场里的各种衣服琳琅满目,任君挑选;40年前,坊间流传“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40年后的今天,则是“米仓满,面仓满,鸡鸭鱼肉随便选”;40年前,筒子楼里冒黑烟;40年后的今天,高楼大厦遍人间;40年前,自行车都属于“三大件”;40年后的今天,满街都是小轿车……
而这些,仅仅只是老百姓“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我们的航母下水了,我们的飞船上天了;我们的环境变美了,国际地位上升了——改革开放40年来,生活在红旗下的同学们,一定深切感受到了祖国的蓬勃发展。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是否有故事要与大家分享、有心里话要说给党听?请写一篇演讲稿,在班里与同学们交流。
要求:①写下你的故事,说出你的心里话,让我们共同为这个伟大的时代增光添彩!②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押题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40年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讴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呈现改革开放人物群像,书写改革开放时代新篇,鼓舞激励全国人民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继续前进,凝聚起共同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人民日报社将举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活动。
请你写一篇文章给人民日报社投稿。要求:①呈现你的所见、所闻、所感。②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主要素材】
1.话题的由来

2.历史的回顾

3.历史的回顾——岁月之诗(1978-2018大事记)
1978:京畿决议辟天地,去枷破锁誓必取。
1979:特区为窗放眼宽,师彼长计糟粕弃。
1980:立法治国井秩序,条例铺路立规矩。
1981:求是正史勇面对,拨乱反正不掩瑜。
1982:暑气天光饷田去,联产承包俱欢喜。
1983:新宪无上选人大,六五扬帆沧海济。
1984:特色经济促发展,锦绣成堆新天地。
1985:盘马弯弓箭不发,精兵强将提战力。
1986:改制简政利企业岑杏贤,源头开启活水徐。
1987:基本路线为复兴,发展战略需进取。
1988:豪言科技生产力,勇攀高峰求真理。
1989:闭关锁国不可取富坚勇树,改革开放方崛起。
1990:亚运盛事聚京畿,团结进步厚友谊。
1991:经济建设跨步前,富国强民顺民意。
1992:制度模式明确立,保驾发展利经济。
1993:金融组织改体系,宏观调控竞有序。
1994:民生住房有决定,其乐融融有所依。
1995:科技加速不停息,科教兴国强有力。
1996:外汇管理新体系,国际关系再开辟。
1997:凤阙阶前守夜豹,归途坎坷喜极泣。
1998:机构改革顺时事,政企分管促经济。
1999:神州扬帆壮士气,西部宏图绚且丽。
2000:三个代表心中记,共谱中华新世纪。
2001:世贸双刃有压力,趋利避害抓机遇。
2002:全面小康齐心力,中华大地更美丽。
2003:非典汹汹路人稀,众志成城终胜利。
2004:国九欢欣鼓士气,资本发展添新意。
2005:统揽全局惠三农,农村迎来新天地。
2006:六省探索誓崛起,中部振奋春笋立。
2007:十大立法益万千,物权护民促经济。
2008:盛会奥运共骈阗渣渣洞,赤县祥云圣火旭。
2009:统筹兼顾重察要,跬步千里度危机。
2010:世博欢颂盛世歌,海宝笑迎宾朋聚。
2011:南湖红船星火起,立党九旬平风雨。
2012:瞻前顾后图发展,坚定信念志不移。
2013:城镇建设人为本,家园开新马蹄急。
2014:沪港股市互联通,春风沐雨百花齐。
2015:烽火八载终雪耻,和平凯歌酬正义。
2016:入篮稳健人民币,通达天下高信誉。
2017:务实为民号声起,新时代创新天地。
2018:来时砥砺需牢记,启航再谱盛世曲。
【思路解析】
1.改革开放,重在“变”一字。40年沧桑巨变,那条东方沉睡的巨龙,如今已站在了时代的浪头引领着人民走向新的征程。
2.我们可以以小见大,从自我、社会角度出发:从日常生活习惯习俗的小变化到社会乃至国家的大变化;从自我成长的“变”到国家教育、科技、民生、国际地位、文化和民族自信的“变”。
3.可以从抽象的词立意:新与旧,变革与反思,创新与超越,想与做,教条主义与锐意进取等等。
【考场范文】
让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奔跑
有人说,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改革开放宛如春风,激发前进希望,温暖你我生活。的确,肇始于1978年的那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其隆隆回声穿过岁月,40年来在每一个人的身边轰然作响。
1978—2018,每一年、每一天,改革开放都是中国人生活的大背景。
背着双肩包的大学生,是40年来2.28亿高考考生之一;街边飞驰而过的快递小哥来自西部农村,还有2.44亿这样的流动人口在城市打拼;从机场国际到达口坐上大巴的年轻人,刚刚加入40年来313.5万“海归”的行列……四十度春秋,四十年家国,亿万人民的脉搏与改革开放的脉搏一起跳动,而无数人命运的变迁,也最终融汇成改革开放的历史巨浪。
每个人走过的路、要走的路,或许都不一样;但正如百川向东、涓滴汇海,一条条水流的走向,其实都是大势所趋。正是命运曲线的交汇,成就了一个国家的浩荡前行。这一过程最直观的反映,可能就是最宏观的数据。手头宽裕了,能花的钱多了,体现在人均可支配收入40年增长22.8倍;生活更多元、更丰富,不用再为一日三餐奔忙,体现在恩格尔系数从60%左右下降到29.3%……当我们把自己生活中的点滴变化,乘以一个接近14亿的基数,就会发现即便是1%的进步,也意味着这个国家100%的努力。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发展前行同样没有终点线。艾佳妮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也势必对新时代改革开放提出更高要求。今天,已经很难看到冬储大白菜,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超市蔬菜上“绿色”“有机”的标签;今天,不用排队两小时尝鲜洋快餐了,一键下单便可品尝各地美食;今天,电报早已是历史名词,10.04亿手机用户把网络安全提上日程……如同“双螺旋结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改革开放在路上的步伐,彼此成就、相得益彰,也互相促进、共同上扬,打开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
曾经,深圳的“拓荒牛”,以“三天一层楼”的速度催动一日千里的发展;“十万人才下海南”,掀开了海南跨越式发展的新篇;从各地汇聚上海的“八百壮士”,将浦东从无到有打造成闪亮的开放地标……40年的实践证明,人民振奋起改革的精神,敢于闯、勇于干、善于行,是让改革开放一路向前的根本动力。“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拼搏商海的民营企业家,创新前沿的科技工作者,扎根大地的基层干部,摘金夺银的运动健儿,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今天,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接续奋斗中,每个人都可以是新时代里的改革者、复兴路上的奋斗者。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样的“奋斗幸福观”告诉我们:在参与创造伟大时代的同时,也在成就自己人生的精彩。“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向着更高远的目标迈进,让我们携手同心、同向同行,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继续奔跑、永不停息。
二、数学



解答:

三、英语









四、物理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这些科技创新建设项目中也包含满满的考点。

(2005?江苏模拟)1994年3月,中国科技大学研制成功了比较先进的HT﹣7型超导托卡马克,托卡马克(Tokamak)是研究受控核聚变的一种装置,这个词是toroidal(环形的),kamera(真空室),magnet(磁)的头两个字母以及katushka(线圈)的第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词双牌天气预报,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装置的核反应原理是轻核的聚变,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与太阳发光的原理类似
B.这种装置同我国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所使用核装置反应原理相同C.这种装置可以控制热核反应速度k1619,使聚变能缓慢而稳定地释放
D.这种装置产生的核聚变对环境的污染比核裂变要轻得多
【考点】轻核的聚变.
【解答】A、轻核聚变是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聚变反应,又称为热核反应。它需要极大的压强和极高的温度。原因是自持的核聚变反应必须在极高的压力和温度下进行,A正确。
B、目前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释放能量发电,B错误;
C、当等离子体的温度达到几千万度甚至几亿度时,原子核就可以克服斥力聚合在一起,如果同时还有足够的密度和足够长的热能约束时间,这种聚变反应就可以稳定地持续进行,C正确;
D、这种装置产生的核聚变对环境的污染比核裂变要轻得多,D正确。
故选:ACD。
(2010?全国卷Ⅱ)原子核X与氘核H反应生成一个α粒子和一个质子。由此可知()
A.A=2,Z=1
B.A=2,Z=2
C.A=3,Z=3
D.A=3,Z=2
【考点】轻核的聚变.
【解答】写出该反应的方程有:X+H→He+H
应用质量数与电荷数的守恒得:A+2=4+1,Z+1=2+1,解得A=3,Z=2,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五、化学

钢铁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钢铁工业得到飞速的发展,1996年钢产量突破1亿吨跃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钢铁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下列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B)
A.铁桶可以用来盛装硫酸铜溶液
B.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
C.铁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铁


六、生物

中国科学家屠哟哟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奖,实现了中国自然科学诺奖零的突破青蒿素可以有效地治疗疟疾,其机理可能是作用于疟原虫的食物泡膜,阻断其营养摄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高秀敏简历,从上述的论述中,不能得出的是()
A.疟原虫获取食物的方式主要是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
B.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如果大量流失,会威胁到细胞生存
C.疟原虫主要寄生在哺乳动物红细胞内,造成红细胞破裂,属于细胞凋亡
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可提高青蒿素的生产效率
答案:C
七、政治考点解读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取得巨大成就说明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改革如同引擎,推动着中国巨轮破浪前进。
2.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巨大成就的取得说明,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宣示了改革不停步、再出发的决心,也坚定告诉人们,将改革进行到底,就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米雪冥婚。
3.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一步说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最广泛的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4.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是从国内和国际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作出的决策,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6.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通过改革,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通过开放,加强与外界的交流,提升本国的综合实力张均宁。模拟试题
1.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说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强国之路镌刻在汗青之中的重要一步。坚持改革开放有利于( )
①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有力地推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③消除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
④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今天,改革开放即将走到第四十个年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从跟随世界到引领世界,在获得一系列卓越成就的今天,中国依旧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这主要说明( )
①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
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③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事物变化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的成就--“梅花扑鼻香”,过程--“大胆去尝试”,现状--“黄金无足色”,未来--“仍须傲霜雪”。下列关于改革的论述解读正确的是()
①梅花扑鼻香--要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鼓励人民适度享受
②大胆去尝试--要破除僵化教条思想观念,推进改革创新
③黄金无足色--要分清改革现状的主流和支流,解决主要矛盾
④仍须傲霜雪--要正视深刻转型中积累的改革问题,迎接挑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GDP总量已经由1978年的3645亿元跃至2016年的744127亿元。一国GDP总量( )
A.是一个国家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B.是一个国家劳务的价值总和
C.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D.反映一国人们的富裕程度

9.继上海自贸区之后,广东、天津和福建三大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四大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在服务国家战略、辐射带动区域和改革举措上各有侧重,成为改革开放新高地。这表明
①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开放战略更加积极主动
②自贸区肩负对内改革、对外拓展发展空间的重任
③对外贸易壁垒已消除,生产要素全球配置加快
④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由“引进来”转向“走出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这是被中国30多年的改革实践所证明的。“改革红利”的释放也是支撑中国未来10年7%~8%中速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之所以强调“改革红利”,是因为
①通过改革可以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②改革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③改革可以决定人们的消费质量和水平
④改革可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福建省历来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形成“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等全国性的扶贫开发经验,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生积极影响。表明( )
A.扶贫开发是我国各项工作的中心
B.努力减少贫困人口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C.解决贫困地区的小康问题,只能靠国家的扶持与帮助
D.我们要通过消除区域、城乡、行业间的差别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1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体制改革,不断扩大开放,成就举世瞩目。这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法律赋予的
②经济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
③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④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根本之策。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3.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改革的最好方式,就是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不断在改革开放上有新作为,将改革进行到底。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①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③是基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④是基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本届政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亮点,也是政府着力最大的领域。政府推进“放管服”改革()
①提高了行政工作效率
②弱化了政府的经济职能
③增强了人民的获得感
④保障了政务的公开透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其中孕育而成的改革开放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不断弘扬发展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不断赋予新的内涵的体现。从井冈山精神到改革开放精神的发展历程表明
A.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B.民族精神随时代发展不断更换其基本内涵
C.民族精神的核心随时代的发展而不同
D.民族精神的发展是一个批判继承的过程
16.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文化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更加明晰,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成效更加显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活力越来越强,文化发展对社会整体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这表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①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目的
②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③有利于人民文化权益的实现
④是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增强的标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改革是一场接力赛,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认识到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改革要在不断解决矛盾中推动社会发展
③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动力
④改革成功最终取决于我们的信心和决心
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0. 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4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实现了小康,逐步富裕起来了。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命运,而中国自力更生的快速发展,是对世界作出的最大贡献。4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奇迹般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9.9%,2016年已经达到11.2万亿美元,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达到四分之一,超越主要发达国家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最强大的一支力量。
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成就,是中国人民立足中国大地、基于自身国情的成功探索,是中国人民凭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和滴水穿石的韧劲,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开创精神,一步一步艰苦奋斗取得的成就。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是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取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
参考答案
1. D 2.B 3.D 4.C 5.C 6.C 7.C 8.B 9.A 10.D 11.B 12.D 13.D 14.C 15.A 16.B 17.A 18.B
19.①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
②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创新能力,立志成才报国。
③树立全球观念和平等、参与、竞争、开放意识,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将创新的思维和理念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成就自己,也在实践中贡献社会。
20.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中国的改革开放是立足自身国情,尊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成功探索;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是中国人民凭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和滴水穿石的韧劲,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开创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结果;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是不断探索尊重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过程。
八、历史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考向解读
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7.俄国农奴制改革。8.明治维新。9.戊戌变法。
命题热点一:古代中外重大改革
1.梭伦改革
(1)背景
①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
②雅典的民族危机加剧。
③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2)内容
①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
②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③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④建立四百人会议、公民陪审法庭,并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3)特点
①改革理念:节制、中庸、公平、平等、和谐。
②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
(4)影响
①将国家引上了民主政治的轨道,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②社会矛盾未从根本上解决。
2.商鞅变法
(1)背景
①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
②秦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落后。
③商鞅来到秦国,辅佐秦孝公进行变法。
(2)内容
①经济: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②政治:普遍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在基层实行什伍连坐告奸制,严密控制人民;轻罪重刑。
③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严肃军纪,提高军队战斗力;实行什伍组织,建立严密户籍制度。
④文化:焚烧诗书,实行文化专制。
(3)影响
①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势力,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
②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社会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①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
②北魏统治面临危机,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
③冯太后学习汉族文化的推动作用。
(2)措施
①推行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
②设立三长制。
③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④迁都洛阳。
⑤推行汉制和移风易俗。
(3)作用
①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发展。
③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4.王安石变法
(1)背景
①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严重。
②庆历新政失败,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
(2)内容
①富国之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募役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
②强兵之法: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设军器监。
③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3)评价
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③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试题】
1.(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24 A)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4分)
(2)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3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3分)
2.(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4)“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
3.[2015·山东高考]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参考答案:
1.(1)内容:迁都洛阳;变制度(改官制);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改籍贯)。
现象: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
(2)特点:汉化为主;相互学习;方式多样。废旧发电机
(3)作用: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为隋唐时期重新统一奠定基础。
【解析】
(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可知是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
(2)依据材料中“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信息,从方式、内容等角度归纳回答。
(3)依据材料中“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从民族融合、经济发展以及汉族政治统治加强等角度分析回答。
2.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低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可以分析出王安石初期的变法是为了增加政府的收入的,故本题答案选D项。分割宰相权力不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A项不选;题干中没有涉及皇权的变化,B项不选;材料中体现的是财政,不是加强军事实力,C错误。
3.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出社会关系的变化,然后再从社会关系变化与商鞅变法之间的关系角度加以阐述,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将商鞅变法中与材料所述现象有关的措施说清楚。
【规律总结】
关于古代改革的考点汇总
梭伦改革的实质是在雅典社会文明体制出现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对雅典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改造的革新运动,是雅典平民反对奴隶主旧贵族斗争的一次重大的阶段性胜利。
商鞅变法的措施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如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优势;废除井田,奖励耕织,推动了地主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巩固统治的意愿。
孝文帝改革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特别是均田制的实行、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的汉化措施等,都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民族间的融合。因此孝文帝改革实质上是一场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
王安石变法主要是调节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再分配,并没有使社会矛盾得到根本解决。变法认可了地主对土地的兼并,无法解决农民的问题,也就无法缓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下,新法很快被废除。
命题热点二:近代中外重大改革
1.欧洲的宗教改革
(1)背景
①天主教的神权统治阻碍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②“异端”思想和“异端”运动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挑战。
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2)内容
①马丁·路德:“因信称义”。
②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无能为力造句。
③亨利八世:建立起附属于王权和政府的民族教会。
(3)作用
①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②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④推动了社会变革,促进了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背景
①奥斯曼帝国及马木鲁克王朝对埃及的统治使埃及形势恶化。
②法国和英国先后入侵,使埃及面临严峻的民族危机。
③穆罕默德·阿里的崛起。
(2)内容
①经济上: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包税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创办近代工业。
②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改革行政制度。
③军事上:改造旧军队,建立新式军队。
④文化上:创办学校,选派留学生,出版各种著作。
(3)评价
①积极性:改革使埃及发生了数百年来未有的变化,使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
②局限性:经济改革的困难和不断的对外战争激化了阶级矛盾变形计林子豪。
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
①农奴制下农民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阶级矛盾激化。
②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工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新思潮涌动。
④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
⑤亚历山大二世上台,面对严峻的内外形势,为巩固统治进行改革。
(2)内容
①“二一九法令”: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农奴得到一块须高价赎买的份地;农民仍受村社的管理。
②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进行教育、军事方面的改革。
③发展机器工业,建立近代工厂。
④军事上进行军事改革,大力发展军事力量。
⑤创办各类学校,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3)影响
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②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俄国经济的近代化。
③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④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4.明治维新
(1)背景
①各阶层对幕府统治的不满情绪高涨,幕府面临统治危机。
②幕府的政策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入侵,使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民族危机加剧。
④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建立并巩固了明治政府。
(2)内容
①政治:废藩置县,确立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
②经济:实行币制改革;实行土地私有制及地税改革;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③文化: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生活习俗推进西化。
④军事:建立近代军事体制并辅以武士道教育。
⑤法制: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皇制。
(3)影响
①进步性: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加速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富国强兵,成为亚洲强国;其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②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5.戊戌变法
(1)背景
①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剧。
②经济根源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③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康梁维新思想的发展。
④统治危机:财政危机;社会矛盾激化。
⑤康有为、梁启超等领袖人物的维新变法活动。
(2)内容
①政治: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裁减冗员。
②经济: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③文教:改革科举制度;鼓励私人办学;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
④军事: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式兵器,按新法练兵屹立造句。
(3)失败原因
①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顽固派势力强大。
②具体原因: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企图用“和平”“合法”的手段;将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4)影响
①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
②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实行君主立宪制,在当时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③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试题】
1.(2017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4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
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
——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7分)
2.(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
3.[2015·江苏高考]“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诸韵颖,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材料二 (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盛传商务平台,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
——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转世汉王,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
(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
参考答案:
1.(1)逐步推行,渐进改革;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
(2)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2.D
3.(1)特征:自上而下推行;涉及范围广泛;国民竞相效仿;学习西方表面化。
(2)变化: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前因:摆脱民族危机;改变落后状况。后因: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
(3)实质:片面理解西方文明(不了解西方文明的内涵)。
【规律总结】
1.关于近代改革的误区警示
(1)宗教改革后的新教并非是对过去的完全否定,而是对天主教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宗教改革以一种广为人们接受的传统形态进行着种种改革,为人们接受和利用。
(2)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并不是从其主观目的来说的,而是从其发生的原因,即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封建农奴制的阻碍、改革的内容和改革的积极作用三个方面为依据。改革是由沙皇主持进行的,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这说明俄国仍未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3)日本虽确立了近代君主立宪制,但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获取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而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4)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由“器物”到“制度”层面发展的表现,它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民族危机、变法图强的强烈愿望。但其失败的结果则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2.工业文明冲击下向近代化转型时期中外改革的特点
(1)经济上:市场化、工业化
①俄国改革:颁布废奴法令,农民赎买份地,使近代工业发展获得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资金和较大的国内市场;颁布政策扶植工业发展。
②明治维新:殖产兴业,从西方引进技术和人才,重点发展军工企业、重工业和基础设施,通过国营示范、扶持政策和人才培养等方式,积极推动私人企业发展,初步实现工业化,崛起为东方强国。
③戊戌变法: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
①俄国改革:a.颁布“二一九”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从法律上承认了农民的人身自由;b.统一司法程序,实行公开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建立起近代司法制度;c.选举产生(农村)地方自治局、城市杜马等地方自治机构。
②明治维新: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天皇至高无上的权力,也承认了人民的一些权益,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③戊戌变法:维新派变法前曾提出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内容,要求实行君主立宪,表明中国向西方学习已扩展到制度领域。
(3)思想文化上:科学化、民主化
①明治维新:倡导文明开化,积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实行教育改革,传播启蒙思想,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②戊戌变法:维新期间,言论、集会、出版、结社活跃,各种社团和报刊层出不穷,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较快发展;出版事业进步、近代传媒从通商口岸拓展到内陆,猛烈地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思想启蒙,开启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遗产。
(4)军事上:现代化、西方化
①明治维新:建立新军队,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西方建立常备军,大力改进装备,培养指挥人才,实施武士道教育,只对天皇负责。
②戊戌变法:裁汰绿营,西法练兵,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5)社会生活上:文明化、西方化
①明治维新:努力改造衣食住行等社会习俗,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
②戊戌变法:维新派摒除陈规陋习,提倡文明生活方式,戒缠足、兴女学等运动引领时代新风。
命题热点三:中外社会改革
【试题】
1.(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24 A)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4分)
(2)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3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3分)
2.[2015·课标全国卷Ⅱ]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二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
参考答案:
1.(1)内容:迁都洛阳;变制度(改官制);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改籍贯)。
现象: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
(2)特点:汉化为主;相互学习;方式多样。
(3)作用: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为隋唐时期重新统一奠定基础。
【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可知是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
(3)依据材料中“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从民族融合、经济发展以及汉族政治统治加强等角度分析回答。
2.(1)官员薪俸偏低;地方办公经费不足;各种税外之税繁多,官员贪腐现象普遍;百姓税负沉重,社会矛盾尖锐;政府力图整顿吏治邓讴歌。
(2)提高了官员的合法收入,有助于抑制贪腐;暂时减轻民众负担,缓解社会矛盾;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
【规律总结】
评价改革的原则及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
(1)评价改革的原则
①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据此人鱼症候群,对改革做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②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2)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
①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②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③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
④分析改革成败具体原因要看改革派与保守派双方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个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超级童养媳,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去分析。
⑤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适合国情的改革之路。
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知识梳理
(1)、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1.留学生涯
(1)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后加入共产主义小组,走上革命道路。
(2)1926年,赴苏联学习,理论水平和对中国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
2.国民大革命时期:做冯玉祥工作(1926年底)。
3.土地革命时期
(1)1929年领导广西百色、龙州起义,创立红七、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2)1933年在中央革命根据地遭到党内“左”倾领导的批判和打击,第一次被打倒。
(3)参加长征和1935年的遵义会议。
4.抗日战争时期
(1)1938年起担任八路军129师政委,开展游击战争,开始了与刘伯承的长期合作。
(2)创建并发展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5.解放战争时期
(1)1945年10月,刘邓指挥了上党、平江战役,有力地配合了毛泽东在重庆的谈判.
(2)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3)1948年,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
(4)1949年4月,参与部署并指挥了渡江战役。
6.建国初期
(1)解放大西南,主政西南。
(2)参加和平解放西藏。
(2)、建国初期与文革岁月的贡献与迫害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大贡献
1.旗帜鲜明反对“两个凡是”与复出:“文革”虽然结束,恢复邓小平在1976年被撤消的党、政、军全部职务。
2.主管科教工作:1977年秋,主持恢复高考,开始了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
3.支持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这是在思想路线上拨乱反正的重要内容。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会议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和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邓小平实际成为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6.南方谈话(1992年)
(1)背景:
①国际: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低潮。
②国内:1989年政治风波;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严峻挑战。
(2)内容
①关于基本路线:不动摇。
②关于改革开放:胆子大一些,加快步伐。
③关于判断标准:三个有利于。
④关于计划与市场:是手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基础。
⑤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最关键的。
⑥关于发展:是硬道理。
(3)影响: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
7.中共十四大(1992年)
(1)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2)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8. 祖国统一: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成功收回香港和澳门,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和发展,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9.中共十五大(1997年):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
(4)、邓小平理论
1.内容
(1)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根本任务:解放发展生产力
(3)发展动力:改革开放
(4)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
(5)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6)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
(7)党的领导:坚持中共的领导核心
(8)依靠力量:必须依靠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9)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10)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思想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历史地位
(1)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2)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3)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
(5)、评价
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
1.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2.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3.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领导我们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模拟试题】
1.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是 ( )。
A.影响战略决战的主攻方向
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
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D.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指的是( )。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C.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
D.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
3. 十四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
①经济稳定高速增长
②经济实力增强
③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④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取得成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一国两制”构想中的“两制”是指( )。
A.两种军事制度 B.两种经济制度 C.两种社会制度 D.两种法律制度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5年9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对毛泽东领导和邓小平领导的两个不同时代进行了比较: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插秧;另一边是忙碌的上班族,背景是高楼大厦。标题是对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的一句评价“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
材料二 1997年3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标题的意思是邓小平去世后,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世界喜欢的超级力量。
请回答问题:
⑴材料一中《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对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的一句评价“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是否符合实际?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⑵材料二中提出疑问,邓小平的继任者怎样指导中国发展?请你根据1997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要决议,来回答上述问题。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属限定性选择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明确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目的(即我军第二年的作战基本任务是把战场引向敌战区,改变战略态势),再理解各选项的含义做出判断。
2.B
解析: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其“解放”的本质是什么?要联系这场“讨论”展开的背景。“文革”结束后,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继续坚持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为了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结束“左”倾错误,中国政治思想界展开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把人们的思想从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
3.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使经济保持了稳定高速的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取得显著成就,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4.C
解析:此题主要是考查对“一国两制”这一概念的理解。而要理解这一概念关键是了解提出“一国两制”的背景和目的。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祖国统一,而统一的障碍之一是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现存的与大陆不同的社会制度。允许台湾等地继续保持资本主义为祖国的和平统一提供了新的途径。由此可知答案一定是C。
5.⑴不符合实际。(1分)因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的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不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而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⑵ 决议:中共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十六大上,把三个代表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十七大上,把科学的发展观确定为指导思想。这些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更加完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回答是要结合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以及教材中有关邓小平的内容,进行综合评判。)
九、地理





广东珠海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广东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区”,始终迸发着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知识点链接:】
珠海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享有全国人大赋予的地方立法权。
珠海是我国重要的口岸城市。设有拱北、九洲、高栏、万山、横琴等国家一类口岸6个,二类口岸7个。拱北口岸是我国第二大陆路口岸,九洲口岸是我国最大的水路客运口岸。珠海区位位置优越,东邻香港,南与澳门陆路相接,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珠海金湾国际机场和华南第一深水港--珠海港,随着港珠澳大桥、广珠铁路、广珠城际轻轨等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的兴建,珠海将成为连接我国西南地区与港澳间的交通枢纽和珠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
珠海是海洋资源大市,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积和海岛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海岸线长691公里。珠海拥有146个岛屿,有“百岛之市”的美誉。
珠海生态环境优美,山水相间,陆岛相望,气候宜人,是全国唯一以整体城市景观入选“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城市。人居环境一流,1990年以来十次荣获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第一;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联合国人居中心授予的“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曾荣获联合国“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不久前珠海又获得了 “中国魅力城市”的称号。在2015年环境部颁布的《74个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白皮书》中,珠海空气质量名列第二。
改革开放以来,珠海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目前,珠海已初步形成以电气机械制造、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石油化工、计算机软件等产业为主导,现代农业、旅游业、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考点:】
1、弄清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
2、分析归纳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其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3、简述“珠三角”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概况;
4、归纳“珠三角"区域产业特色。
【相关考题】
珠海坐落在珠江三角洲的南部前缘,珠江口西岸,陆地面积1630平方公里,大小岛屿146个,是珠江三角洲上海洋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的城市。读图及文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珠海市陆地分散的主要原因。
(2)1980年成立珠海经济特区之后,大批建设者来到特区。至2010年末,珠海市总人口为149.12万人,比1979年增113.05万人。说出珠海市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
(3)2014年11月11日至16日第十届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举办。它是唯一由中国政府批准举办的国际性专业航空航天展览,以实物展示、贸易洽谈、学术交流和飞行表演为主,也是世界五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航展之一。分析在珠海举办航展的有利条件。
(4)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省珠海市。全长为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工程浩大,是迄今行业内最大的投资项目,对促进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元旦跨年夜当晚,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亮灯,相关照片在网络热传,让不少网友直呼惊艳。读下图,简要评价港珠澳大桥建设产生的影响。



本文来源于网络,由青少年升学规划中心收集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你与名校如此之近
如何通过自主招生低分上985/211名校?
除了竞赛还有什么方式能参加自主招生?
三无考生如何参加自主招生?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参加自主招生?
如何准确地帮助孩子定位目标院校且通过初审?
如何利用高一高二完善自主招生报名条件?
自主招生笔面试如何准备?有哪些考核方式?
北京运营中心
李老师:1821062723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创业大街25号楼
深圳城市运营中心
曾老师:18875909311
威老师:18682331711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四道13号丽雅查尔顿酒店6楼
南昌城市运营中心
李老师:18370083913
李老师:18170881572
地址:南昌市新建区世贸路942号远帆大厦A座23楼G25
赣州城市运营中心
曾老师:18270783138
许老师:13879704313
刘老师:15307071811
地址:赣州市章贡区赣江路7-26天竺教育
章贡区长征大道31号商会大厦17楼
吉安城市运营中心
李老师:18370083913
邹老师:17770683181
地址:吉安市井冈山大道汇金广场719室
最后,祝愿您的孩子在高考和自主招生中取得好成绩,顺利进入理想院校展开大学生活杀死斯巴达!
深圳城市运营中心客服
长按可添加

赣州城市运营中心客服
长按可添加

南昌城市运营中心客服
长按可添加

吉安城市运营中心客服